[实用新型]便携式现浇混凝土楼板板厚检测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70220.6 | 申请日: | 2017-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195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6 |
发明(设计)人: | 陈瑞;陈路曼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5/06 | 分类号: | G01B5/06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协和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31216 | 代理人: | 沈国良 |
地址: | 20094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混凝土 楼板 检测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现浇混凝土楼板板厚检测工具。
背景技术
现浇混凝土楼板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工程,浇筑过程需实时检测板厚,以确保混凝土楼板的浇筑质量。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一般采用如下三种方式,
1、制作与混凝土楼板厚度相同的混凝土块(高强砂浆块),相当于抹灰时候的灰饼功能,通过混凝土块的标高检测混凝土楼板厚度;
2、插签检测,一般采用在钢筋上画出刻度检查板厚;
3、拉设50cm标高控制线(桩),通过控制线复核板面标高。
上述方式均存在一定的弊端,混凝土块需要采用PVC管模具,制作时PVC管投入量大,造成材料浪费;检测数据存在一定的误差,混凝土浇筑时振动较大,易造成标桩移位进而产生误差;50cm标高控制线(桩)设置工序繁杂,影响施工作业的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携式现浇混凝土楼板板厚检测工具,本工具克服了传统现浇混凝土楼板板厚检测的缺陷,本工具操作灵活便捷,准确率高,有利于实现板厚控制,确保现浇混凝土楼板浇筑质量受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便携式现浇混凝土楼板板厚检测工具包括拐杖形检查杆、弹簧、圆盘和插销,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拐杖形检查杆下段并且弹簧顶端通过卡扣固定于拐杖形检查杆杆体,所述拐杖形检查杆下段间隔开设若干销孔,所述插销设于所述拐杖形检查杆下段的任一销孔,所述圆盘套入所述拐杖形检查杆下段并且位于所述插销顶面,所述弹簧底端抵靠所述圆盘顶面。
进一步,所述拐杖形检查杆下段的若干销孔上沿设有板厚刻度,并且分别对应若干种现浇混凝土楼板的板厚数值。
进一步,所述拐杖形检查杆的底端为锥形。
由于本实用新型便携式现浇混凝土楼板板厚检测工具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即本工具包括拐杖形检查杆、弹簧、圆盘和插销,弹簧套设于拐杖形检查杆下段并且弹簧顶端通过卡扣固定于拐杖形检查杆杆体,拐杖形检查杆下段间隔开设若干销孔,插销设于拐杖形检查杆下段的任一销孔,圆盘套入拐杖形检查杆下段并且位于插销顶面,弹簧底端抵靠圆盘顶面。本工具克服了传统现浇混凝土楼板板厚检测的缺陷,本工具操作灵活便捷,准确率高,有利于实现板厚控制,确保现浇混凝土楼板浇筑质量受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现浇混凝土楼板板厚检测工具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现浇混凝土楼板板厚检测工具包括拐杖形检查杆1、弹簧2、圆盘3和插销4,所述弹簧2套设于所述拐杖形检查杆1下段并且弹簧2顶端通过卡扣11固定于拐杖形检查杆1杆体,所述拐杖形检查杆1下段间隔开设若干销孔12,所述插销4设于所述拐杖形检查杆1下段的任一销孔,所述圆盘3套入所述拐杖形检查杆1下段并且位于所述插销4顶面,所述弹簧2底端抵靠所述圆盘3顶面。
优选的,所述拐杖形检查杆1下段的若干销孔12上沿设有板厚刻度13,并且分别对应若干种现浇混凝土楼板的板厚数值。通常作为住宅楼楼板的现浇混凝土楼板的厚度主要为三种,即110mm、130mm和150mm,在拐杖形检查杆的相应位置设置板厚刻度,便于直观得到板厚的检测结果。
优选的,所述拐杖形检查杆1的底端为锥形。锥形便于拐杖形检查杆直接插入浇筑的混凝土中,分别板厚检测作业。
在混凝土楼板浇筑过程中,根据板厚数据调整插销位于销孔的位置,圆盘通过弹簧的压紧力可靠抵靠于插销顶面,将拐杖形检查杆插入混凝土中,通过观察圆盘底面与混凝土表面的间距实现板厚的检测,当圆盘底面与混凝土表面一致时,混凝土楼板板厚符合设计要求。
本工具可用于各类住宅楼楼层板的现浇混凝土楼板的厚度检测,快速检查板厚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检测作业效率高,操作方便,可以节约大量材料费用和人工费用,也能更好的适应施工现场环境多变的特点,从而确保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7022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