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抗鸟撞的飞机垂尾天线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69933.0 | 申请日: | 2017-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527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7 |
发明(设计)人: | 段丽慧;冯震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Q1/22 | 分类号: | H01Q1/22 |
代理公司: | 北京航信高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526 | 代理人: | 高原 |
地址: | 71008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抗鸟撞 飞机 天线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飞机舱门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对开舱门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飞机设计技术的发展,使得飞机本身的飞行速度在不断增加,飞行噪声在不断减小,再加上近年来人们日益注重对自然环境的保护,诸多因素使得鸟撞次数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飞机鸟撞事故已经被国际航空联合会列为了“A”类航空灾难,飞机结构一旦遭遇鸟撞,将会给飞行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并造成严重的后果。这就对飞机结构的抗鸟撞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作为抗鸟撞设计的主要手段之一,优化设计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发展。
在飞机结构设计中,尾翼结构的设计必须保证飞机在与一定重量的鸟相撞之后,仍能继续安全飞行和着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抗鸟撞的飞机垂尾天线结构以解决现有带天线垂尾结构遇鸟撞后易对前梁结构造成较大损伤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抗鸟撞的飞机垂尾天线结构,其包括天线上支撑板和天线下支撑板,天线上支撑板和天线下支撑板平行且相对固定于垂尾前梁上,还包括斜板,斜板与天线上支撑板共同构成三角形支撑结构,斜板与天线上支撑板固定。
本实用新型中一优选实施例,还包括固定角片,固定角片设置于天线上支撑板与斜板接缝处,通过固定角片用于将天线上支撑板与斜板固定。
本实用新型中一优选实施例,固定角片与天线上支撑板与斜板之间胶接。
本实用新型中一优选实施例,斜板与天线上支撑板形成的角度不小于60°。
本实用新型中一优选实施例,斜板由透波材料制成,包括玻璃纤维、芳纶纤维。
本实用新型的可抗鸟撞的飞机垂尾天线结构在遇鸟撞时,鸟体会被斜板分开,能量沿着斜板表面分散,不会造成对垂尾前梁的穿透性破坏,以到达保护垂尾前缘结构,有效保证飞行安全。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垂尾前缘内置天线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抗鸟撞的飞机垂尾天线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抗鸟撞的飞机垂尾天线结构的截面图;
图4为现有技术中的垂尾前缘内置天线结构在遇鸟撞后的结构破坏及鸟体运动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抗鸟撞的飞机垂尾天线结构在遇鸟撞后的结构破坏及鸟体运动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天线上支撑板,2-天线下支撑板,3-垂尾前梁,4-斜板,5-固定角片,6-鸟体,7-前缘蒙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的垂尾前缘内置天线结构,其天线上支撑板1和天线下支撑板2均为板状结构,两者在相同的一侧相互连接,在天线上支撑板1与天线下支撑板2之间具有具有一定的空隙,内置天线(天线上支撑板1和天线下支撑板2合称内置天线)固定在垂尾前梁3上。这样的垂尾前缘内置天线结构再遇到鸟撞击时,极易对内置天线造成损坏。
如图2所示的本实用新型可抗鸟撞的飞机垂尾天线结构,为了提高内置天线抗鸟撞的结构性能,在本实用新型中提出了一种新的垂尾前缘内置天线结构,具体的在垂尾前缘内置天线上支撑板1上增加斜板4组成支撑结构,斜板4与天线上支撑板1形成三角形结构,三角形结构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能力,并将斜板4与天线上支撑板1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可抗鸟撞的飞机垂尾天线结构还包括固定角片5,在斜板4与天线上支撑板1的连接部位,通过固定角片5将斜板4与天线上支撑板1进行连接,见图3所示的可抗鸟撞的飞机垂尾天线结构的截面图。
需要说明的是,图3中所示的斜板4可以是两个单独的左侧板和右侧板在三角形顶部通过类似于固定角片5的连接件进行连接,斜板4还可以是由左侧板和右侧板一体形成。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斜板4与天线上支撑板1或者固定角片5与天线上支撑板1、斜板4之间均为胶接,胶接相比于采用连接件连接不会破坏内置天线原有结构,而且不会增加较多的重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6993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