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缆耐张线夹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968869.4 | 申请日: | 2017-08-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171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6 | 
| 发明(设计)人: | 陈杰;唐静;任永琼;方伟;周林;刘伟;徐驰达;陈克达;胡志坤;付彬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永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G7/05 | 分类号: | H02G7/05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50 | 代理人: | 周厚民 | 
| 地址: | 325600 浙江省温***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缆 耐张线夹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输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缆耐张线夹。
背景技术
耐张线夹,是一种主要用于架空电力线路以及用于在变电站杆塔上固定电缆的金具,在使用时,它将电缆与绝缘子串连接,绝缘子串再与铁塔连接,以固定电缆并承载电缆的拉力,减小架空电缆的松弛度,对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现有一种公开号为CN204633277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四芯集束耐张线夹,包括楔形拉板,所述楔形拉板的上下两侧设有用于夹持电缆的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包括底座以及罩设在底座上方的上盖,所述夹持装置还包括驱动底座以及上盖扣合的紧固部件,所述底座与上盖之间设有夹持部,所述夹持部包括固定设置在底座上的凸起以及设置在上盖上的供凸起插入的凹槽。该专利文献公开的紧固部件包括螺栓以及与螺栓配合的紧固螺母,螺栓依次穿过上盖、底座以及楔形拉板的中部,使用时,旋紧紧固螺母,可以驱动上盖和底座互相靠近,将电缆夹持在上盖和底座之间,这种对集束电缆进行夹紧的方式,螺栓螺母给该装置的力集中在耐张线夹的中部,在压紧电缆时,电缆会给上盖一个反向的力,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随着电缆的晃动电缆给上盖的反向作用力会使上盖的两侧翘起,使上盖和底板在夹持电缆时产生松动,影响耐张线夹的握力,造成电缆松动滑移,大大降低了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电缆耐张线夹易使电缆松动滑移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不易使电缆松动滑移的电缆耐张线夹。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缆耐张线夹,包括线夹本体和与所述线夹本体连接的拉持件,所述线夹本体包括:
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包括至少两层夹持结构,相邻的两层所述夹持结构之间夹持有至少一根电缆;
紧固结构,可拆卸地环绕并紧固所述夹持装置和所述电缆构成的整体设置,且施加给所述夹持结构一个夹紧所述电缆的作用力。
所述夹持结构上成型有可供所述电缆容置、对所述电缆的径向移动进行限位的夹持槽。
所述夹持槽的形状与所述电缆的形状相匹配。
所述夹持槽的槽壁上设置有防滑结构。
所述夹持装置包括三层所述夹持结构,依次为第一夹持结构、第二夹持结构和第三夹持结构。
所述第一夹持结构、所述第二夹持结构和所述第三夹持结构分别为板件。
所述紧固结构包括环绕件,所述环绕件一端与所述第三夹持结构的一侧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另一端依次环绕过所述第二夹持结构和所述第一夹持结构并与所述第三夹持结构的另一侧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所述环绕件与所述第一夹持结构贴合接触。
所述第一夹持结构远离所述第三夹持结构的一面的形状与所述环绕件的形状相匹配。
所述第一夹持结构远离所述第三夹持结构的一面上成型有供所述环绕件容置的承载槽;所述承载槽与所述环绕件面接触,且在与所述环绕件的接触处的横截面形状与所述环绕件的形状相匹配。
所述第三夹持结构的两侧分别成型有凸沿,每个所述凸沿上分别开设有第一安装通孔,所述环绕件的两端分别插置于所述第三夹持结构两侧的所述第一安装通孔中;
所述环绕件的两端成型有螺纹,所述紧固结构还包括与所述环绕件两端的所述螺纹对应配合、并将所述环绕件与所述凸沿锁紧的螺母。
在所述第二夹持结构上设置有可供所述环绕件穿过、并对所述环绕件的径向移动进行限位的定位通孔。
所述环绕件呈“U”型。
所述第一夹持结构上成型有第一凸耳,所述第三夹持结构上成型有第二凸耳,所述第一凸耳和所述第二凸耳上分别成型有第二安装通孔,所述拉持件的两端分别插置于所述第一凸耳和所述第二凸耳上的所述第二安装通孔中,并分别与所述第一凸耳、所述第二凸耳可拆卸地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凸耳由所述第一夹持结构朝向远离所述第三夹持结构的方向延伸而出,所述第二凸耳由所述第三夹持结构朝向远离所述第一夹持结构的方向延伸而出。
所述拉持件为呈“U”型的拉杆。
所述第二安装通孔为长条形通孔,且所述长条形通孔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所述拉杆的两端所在直线的延伸方向一致。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永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永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6886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楔形绝缘耐张线夹
 - 下一篇:临时电线支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