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10千伏线路避雷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68432.0 | 申请日: | 2017-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318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6 |
发明(设计)人: | 陈刚;全海洪;李隆志;齐恩华;安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江油市供电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T4/08 | 分类号: | H01T4/08;H02G13/00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20 | 代理人: | 唐邦英 |
地址: | 621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10 千伏 线路 避雷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10千伏线路避雷系统。
背景技术
部分10千伏供电线路分布于高山地段,每年雷雨季节,支线中的部分杆塔遭遇雷击,造成设备受损,供电中断。
由于雷电造成的危害严重影响了辖区高压线路的正常运行,严重影响设备的安全运行水平和辖区供电可靠性,因此,急需针对10千伏供电线路设置避雷装置,降低杆塔被雷击的概率和危险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10千伏线路避雷系统,解决现有10千伏线路的电力设备易遭雷击导致供电中断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10千伏线路避雷系统,包括避雷针,所述避雷针设置在横担上,所述避雷针底部设置有接地引下线,所述接地引下线与接地体连接,所述接地体一端插入地面以下,所述避雷针设置在中相导线和边相导线之间,所述避雷针与中相导线之间的距离为350-500mm,所述避雷针与边相导线之间的距离为350-500mm。
本实用新型所述避雷针、横担、接地引下线和接地体均为现有技术,中相导线和边相导线分布为设置在横担中部,两端的线缆。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横担上设置避雷针,且避雷针距离相导线和边相导线的间距均大于350mm,能够有效避免横担和电杆等电力设备被雷击,且不会影响中相导线和边相导线,如此,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10千伏线路的电力设备易遭雷击导致供电中断的问题。
进一步地,避雷针通过固定机构固定在横担上,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设置在横担上,所述固定座的上端面设置有凹槽,所述避雷针铰接在凹槽的槽底部,所述凹槽的长度为避雷针外径的5-8倍。
避雷针能够在凹槽内转动,进而试下避雷针角度的调节,即避雷针可以垂直设置,也可以倾斜设置。
进一步地,固定座通过螺栓设置在横担上。
进一步地,固定座上对称设置有2个与避雷针配合的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端部设置有限位板。
所述限位板与避雷针接触,当避雷针倾斜设置时对避雷针起到限位作用。
进一步地,限位板为弧形板。
弧形板与避雷针的贴合效果较好。
进一步地,限位板的内侧面为螺纹面。
螺纹面能够增大限位板与避雷针接触时的摩擦力,提高限位板对避雷针的接触效果。
进一步地,接地引下线沿着电杆贴设,所述接地引下线通过夹紧机构贴设在电杆上。
进一步地,夹紧机构为卡箍或是塑料绑带。
所述卡箍、塑料绑带均为现有技术,二者均能实现将接地引下线固定在电杆上。
进一步地,夹紧机构设置有多个,相邻夹紧机构之间的间距为2000mm。
进一步地,避雷针采用直径为12mm的镀锌圆钢制成,所述避雷针的长度为9米。
所述镀锌圆钢为现有技术材料。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横担上设置避雷针,且避雷针距离相导线和边相导线的间距均大于350mm,能够有效避免横担和电杆等电力设备被雷击,且不会影响中相导线和边相导线,如此,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10千伏线路的电力设备易遭雷击导致供电中断的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避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避雷针,2-接地引下线,3-接地体,4-电杆,5-横担,6-夹紧机构,7-中相导线,8-边相导线,9-固定座,10-伸缩杆,11-限位板,12-凹槽,13-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10千伏线路避雷系统,包括避雷针1,所述避雷针1设置在横担5上,所述避雷针1底部设置有接地引下线2,所述接地引下线2与接地体3连接,所述接地体3一端插入地面以下,所述避雷针1设置在中相导线7和边相导线8之间,所述避雷针1与中相导线7之间的距离为350-500mm,所述避雷针1与边相导线8之间的距离为350-500mm。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江油市供电分公司,未经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江油市供电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6843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恒流源电路
- 下一篇:一种具有环境自适应能力的避雷针自动升降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