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铅酸蓄电池防止装配反极的检测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66552.7 | 申请日: | 2017-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080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3 |
发明(设计)人: | 于坤平;鲁义铭;刘龙龙;徐建刚;夏诗忠;刘长来 | 申请(专利权)人: | 骆驼集团蓄电池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36 | 分类号: | G01R31/36;G01R1/04;H01M10/12 |
代理公司: | 襄阳中天信诚知识产权事务所42218 | 代理人: | 何静月 |
地址: | 441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蓄电池 防止 装配 检测 工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铅蓄电池的装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卷绕极群装配防止反极的检测工装。
背景技术
铅酸蓄电池广泛应用于能源、电力、交通、通信、计算机、 军事等领域。现有卷绕结构蓄电池的卷绕极群是圆形的,在装配后极群存在多种入槽位置,不能像普通平板电池那样进行常规的反极检测,卷绕极群在入槽后后如果不能进行准确的反极检测,将会导致电池最终失效。在入槽后必须检验极群入槽位置无反极,才能确保不会出现反极导致电池不合格的情况。因此必须要在入槽后方便快捷的检测入槽反极情况。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铅酸蓄电池防止装配反极的检测工装,可以有效地防止反极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并且操作和使用方便,对于卷绕极群反极时的检测更加的方便快捷,可有效避免人工视觉疲劳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铅酸蓄电池防止装配反极的检测工装,包括定位检测板,所述定位检测板上设有一套用于定位和检测装配反极的电池的定位检测孔,每套定位检测孔由与入槽后正极汇流排及偏零件相对应的一套正定位检测孔,或与入槽后负极汇流排及偏零件相对应的一套负定位检测孔组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的定位检测板外形大于配合使用的极群槽体外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的定位检测板为硬质材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实用新型一个检测工装上应只有一套定位检测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的定位检测板外形大于配合使用的槽体外形,可以为任意的外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的定位检测板硬质材质,只需保证定位检测孔不易变化即可。
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铅酸蓄电池防止装配反极的检测工装,操作和使用方便,对于卷绕极群反极时的检测更加的方便快捷,且可有效避免人工视觉疲劳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铅酸蓄电池防止装配反极的检测工装,结构简单,检测过程安全、可靠,具有结构合理,使用方便,检测准确度高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入槽的极群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效果示意图。
图中:1、定位检测板,2、极群,3、定位检测孔,4、极群槽体。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此图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
根据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铅酸蓄电池防止装配反极的检测工装,包括定位检测板1,所述定位检测板1上设有一套用于定位和检测装配反极的电池的定位检测孔,每套定位检测孔由与入槽后正极汇流排及偏零件相对应的一套正定位检测孔,或与入槽后负极汇流排及偏零件相对应的一套负定位检测孔组成,一个检测工装上应只有一套定位检测孔。
本实施例中,所述铅酸蓄电池防止装配反极的检测工装的使用过程如下 :
根据图2、图3所示,将已装好极群2(每个极群的汇流排上应有明显的正负极记号)的极群槽体4放置在台面上,将检测工装检测板1盖在极群槽体4上,检查所有检测孔内的记号是否一致,若一致则说明极群无反极,取下检测工装后进行后续的跨桥焊封盖等操作,使用此工装可以实现快速、方便的反极检测,可有效避免人工目测视觉疲劳的问题。
优选的,所述的定位检测板1可以为任意的外形,只需外形大于极群槽体4外形即可,所述的定位检测板1可以为任意的硬质材质,只需保证定位检测孔不易变化即可。
本实用新型根据不同的电池的极群型号及汇流排位置来制作不同的检测工装,仅外形尺寸以及定位检测孔发生变换,其使用原理相同,可以有效快速方便的进行极群反极检测,可有效避免人工目测视觉疲劳的问题,应用范围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骆驼集团蓄电池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骆驼集团蓄电池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6655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硫酸钠萃取结晶装置
- 下一篇:用于屋顶光伏组件的边框、安装组件及安装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