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箱式变电站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61957.1 | 申请日: | 2017-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390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3 |
发明(设计)人: | 韩文兵;杨开勇;何洪清;陈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核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B7/06 | 分类号: | H02B7/06;H02B1/46;H02B1/56;H02B1/28;H02B1/5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21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箱式 变电站 | ||
1.一种智能箱式变电站,其特征在于,结构包括混凝土基座(1)及装配于混凝土基座(1)上的外侧端不锈钢骨架(2);外侧端不锈钢骨架(2)内侧装配箱式变电站主箱体(3),箱式变电站主箱体(3)由自左向右依次分布的左端部腔体(31)、中部腔体(32)和右端部腔体(33);左端部腔体(31)内部安装分体式高压配电室(311),中部腔体(32)内部分体式低压配电室(321),右端部腔体(33)内部安装模块化配电器件安装板(331),模块化配电器件安装板(331)上设置电能控制仪表;所述分体式高压配电室(311)、分体式低压配电室(321)及模块化配电器件安装板(331)通过连接电缆依次连接;
所述外侧端不锈钢骨架(2)上安装有屋檐型顶盖(4),屋檐型顶盖(4)置于箱式变电站主箱体(3)上部,屋檐型顶盖(4)中部呈拱桥性结构,屋檐型顶盖(4)与箱式变电站主箱体(3)之间形成主风道(400);左端部腔体(31)与中部腔体(32)之间形成左侧端竖向次级导流风道(100),中部腔体(32)与右端部腔体(33)之间形成右侧端竖向次级导流风道(200);
所述屋檐型顶盖(4)两侧端分别设置有左侧端集流槽(41)和右侧端集流槽(42),左侧端集流槽(41)底端连接左端部竖向导流管(4101),左侧端集流槽(41)通过左端部竖向导流管(4101)连接至市政排水管网,右侧端集流槽(42)底端连接右端部竖向导流管(4201),右侧端集流槽(42)通过右端部竖向导流管(4201)至市政排水管网;
所述屋檐型顶盖(4)底端面与左端部腔体(31)相对的位置以及屋檐型顶盖(4)底端面与右端部腔体(33)相对的位置均设置有聚氨酯吸音膜(43);
所述屋檐型顶盖(4)底端面与中部腔体(32)相对的位置设置涡流式离心风机(6),涡流式离心风机(6)底部设置可拆卸式防尘网(7),可拆卸式防尘网(7)左右两侧分别与两侧端的聚氨酯吸音膜(43)相连接;
所述左侧端竖向次级导流风道(100)内部设置左风道温度感应器(71),右侧端竖向次级导流风道(200)内部设置右风道温度感应器(72);左风道温度感应器(71)和右风道温度感应器(72)分别连接至外接的温感式报警器(8);
所述外侧端不锈钢骨架(2)最顶端装配PVC盆景栽培池(5),PVC盆景栽培池(5)通过弹簧卡扣与外侧端不锈钢骨架(2)连接,PVC盆景栽培池(5)内部设置依次相接的栽培单元(51),设置于PVC盆景栽培池(5)内部栽培单元(51)之间增加有水分导流孔;所述PVC盆景栽培池(5)两侧端分别设置有左侧端排水管(501)和右侧端排水管(502),左侧端排水管(501)延伸至左侧端集流槽(41),右侧端排水管(502)延伸至右侧端集流槽(4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箱式变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分体式高压配电室(311)通过螺栓可拆卸地装配于左端部腔体(31)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箱式变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分体式低压配电室(321)通过螺栓可拆卸地装配于中部腔体(32)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箱式变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化配电器件安装板(331)通过螺栓可拆卸地装配于右端部腔体(33)内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箱式变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屋檐型顶盖(4)顶部设置PVC反光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核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华核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6195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UD布0/90°转筒复合一体机
- 下一篇:UD布0∕90°转向复合一体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