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寿终不爆炸的机动车卤素灯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60921.1 | 申请日: | 2017-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746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6 |
发明(设计)人: | 刘先德;秦玉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林芝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K1/50 | 分类号: | H01K1/50;H01K1/18;H01K1/40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113 | 代理人: | 朱伟军 |
地址: | 2155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寿终 爆炸 机动车 卤素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动车光源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寿终不爆炸的机动车卤素灯。
背景技术
上面提及的机动车卤素灯主要指24V机动车卤素灯。在机动车卤素灯的玻壳腔内通常填充有3-15MPa的氪气。但是,由于氪原子量相对于氮的原子量要大得多,外层电子受原子核的束缚力小,因此在高压下很容易电离。由于玻壳腔处于高压状态,不加入氮气,在工作电压下不会出现跳电现象。如前述由于氪气的原子量比氮大得多,因此不加入氮气对灯泡寿命的提高是有帮助的,鉴此业界的普遍做法是,在卤素灯的玻壳腔内不加入氮气。
在普通的白炽型灯丝灯泡中,由于充气压力小于一个大气压,因而在玻壳内填充一定量的氮气对抑制跳电而藉以提高灯泡的寿命是通常做法,如美国专利US2012/0007518推荐的“脉冲工作条件下的卤素灯”提及了在玻壳内填充0.1-5%mol的氮气。
24V机动车卤素灯的灯丝十分纤细,在长时间工作后会出现变形的情形,这种变形情形在卤素灯快要寿终正寝阶段表现得极为明显。变形会使螺旋状灯丝的螺距变小,如果此时供电系统的电压有失稳定,瞬时电压升高,于是将增大寿终时出现的严重放电现象的风险。若出现严重放电,那么瞬时温度剧增(骤增),使玻壳腔内的气体急速膨胀,导致卤素灯爆炸。卤素灯爆炸几率虽然并不高,但时有耳闻及目睹相关报道,并且主要表现在体积小而紧凑的石英灯如H1、H3和H4以及H7,其中,H1居多。因此如何弥补前述技术问题长期以来受到业界的关注,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避免灯泡在合理使用寿命期限来临时出现爆炸现象的寿终不爆炸的机动车卤素灯。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寿终不爆炸的机动车卤素灯,包括一玻壳,在该玻壳的玻壳腔内填充有卤素填充气;一扣帽和一灯头,扣帽与灯头固定,所述玻壳与扣帽固定;一灯丝和一对钼杆,灯丝位于所述的玻壳腔内并且焊接固定在一对钼杆的上端之间,而一对钼杆的下端伸展至玻壳腔外并且朝着所述灯头的方向延伸而作为电端子,藉由该对钼杆为灯丝提供能量,在所述玻壳腔内并且在对应于一对钼杆的两侧的位置设有一对石英棒,一对钼杆固定在彼此熔融的一对石英棒之间,在所述的卤素填充气中包含有氮气,该氮气在卤素填充气中的质量%比为10-15%。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玻壳为石英玻璃壳。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灯丝为单线圈螺旋灯丝。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单线圈螺旋灯丝为钨丝。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钨丝的直径为50-100μm。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由于在填充于玻壳腔内的卤素混合气中加入了合理量的氮气,因而有助于避免灯泡在使用寿命到期时出现爆炸现象;由于在玻壳腔内设置在一对石英棒并且将一对钼杆固定于一对彼此熔融的石英棒之间,因而得以确保一对钼杆处于同一平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请参见图1,示出了一玻壳1,在该玻壳1的玻壳腔11内填充有卤素填充气;示出了一扣帽2和一灯头3,扣帽2与灯头3固定,前述玻壳1与扣帽2固定;示出了一灯丝4和一对钼杆5,灯丝4位于前述的玻壳腔11内并且焊接固定在一对钼杆5的上端之间,而一对钼杆5的下端伸展至玻壳腔11外并且朝着前述灯头3的方向延伸而作为电端子,藉由该对钼杆5为灯丝4提供能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技术要点:在前述玻壳腔11内并且在对应于一对钼杆5的两侧的位置设有一对石英棒6,一对钼杆5固定在彼此熔融的一对石英棒6之间,在前述的卤素填充气中包含有氮气,该氮气在卤素填充气中的质量%比为10%。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玻壳1为石英玻璃壳;前述的灯丝4为单线圈螺旋灯丝,该单线圈螺旋灯丝为直径为100μm的钨丝。
优选地,在前述玻壳1的顶部结合有非透明涂层12。
实施例2:
仅将氮气在卤素填充气中的质量%比改为15%,将钨丝的直径改为50μm,其余均同对实施例1的描述。
实施例3:
仅将氮气在卤素填充气中的质量%比改为12.55%,将钨丝的直径改为75μm,其余均同对实施例1的描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弥补了已有技术中的缺憾,顺利地完成了发明任务,如实地兑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载述的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林芝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常熟林芝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609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