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化炉监控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958453.4 | 申请日: | 2017-08-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983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5 |
| 发明(设计)人: | 李庆堂;高见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0J3/72 | 分类号: | C10J3/7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工信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6 | 代理人: | 郭一斐;叶万东 |
| 地址: | 065001 河北省廊坊市经***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采集装置 气化炉 处理装置 同一时刻 监控 本实用新型 监控装置 采集 融合数据 显示装置 融合 电连接 输入端 输出 调控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化炉监控装置。该装置包括:第一采集装置、第二采集装置、处理装置和显示装置;其中,第一采集装置和第二采集装置均置于待监控气化炉内,第二采集装置采集待监控气化炉内的物料的位置,第一采集装置采集待监控气化炉内的各个位置的物料的温度;处理装置的输入端与第一采集装置和第二采集装置电连接,处理装置接收同一时刻的各温度和各位置,并将同一时刻的相对应的温度和位置相融合,以及输出融合数据。本实用新型可以将气化炉内同一时刻的物料的位置及各位置的温度进行采集和融合,从而可以及时对待监控气化炉的工艺情况进行调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气化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气化炉监控装置。
背景技术
煤化工是将煤不完全燃烧得到的有用气体再进行深加工,进而制成其他成品。由于我国的资源禀赋是多煤少油,因此煤制气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煤制气工艺的研发过程中,如何知道气化炉中的物料分布状态及其有关的热工参数是研究气化反应及其他工作的基础。
在煤制气工艺中,气化的温度一般较高,由于受高温的限制,很少能直接观察到气化炉内的物料分布情况。目前,通常是根据气体产出物和固体排出物的情况来推测气化炉内的物料分布情况,这就必然会导致推测得到的物料分布情况与实际情况不符的情况发生,那么也就不能及时的对气化炉的工艺情况进行调控。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气化炉监控装置,旨在解决目前根据气体产出物和固体排出物的情况来推测气化炉内的物料分布情况导致的与实际情况不符,以及不能及时的对气化炉的工艺情况进行调控的问题。
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气化炉监控装置。该装置包括:第一采集装置、第二采集装置、处理装置和显示装置;其中,第一采集装置和第二采集装置均置于待监控气化炉内,第二采集装置用于采集待监控气化炉内的物料的位置,第一采集装置用于采集待监控气化炉内的各个位置的物料的温度;处理装置的输入端与第一采集装置和第二采集装置电连接,处理装置用于接收同一时刻的各温度和各位置,并将同一时刻的相对应的温度和位置相融合,以及输出融合数据。
进一步地,上述气化炉监控装置中,第一采集装置位于待监控气化炉内的第一预设位置,第二采集装置位于待监控气化炉内的第二预设位置,第二预设位置使第二采集装置采集预设高度且预设范围的界面内的位置,第一预设位置使第一采集装置采集各位置对应的温度。
进一步地,上述气化炉监控装置中,界面为流化床的床层表面。
进一步地,上述气化炉监控装置中,第一采集装置为红外摄像头;和/或第二采集装置为可见光摄像头。
进一步地,上述气化炉监控装置,还包括:对红外摄像头和可见光摄像头进行冷却的冷却装置,冷却装置部分或全部至于待监控气化炉内。
进一步地,上述气化炉监控装置中,冷却装置包括:两端封闭的管道,穿设于待监控气化炉且部分置于待监控气化炉内,管道置于待监控气化炉外的壁面开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管道置于待监控气化炉内的底壁设置有两个透明视窗,红外摄像头和可见光摄像头均置于管道内且与各透明视窗一一对应设置。
进一步地,上述气化炉监控装置中,各透明视窗均为向管道内凹设的透明视窗,并且,各透明视窗的横截面积从下至上逐渐减小。
进一步地,上述气化炉监控装置中,各透明视窗分别与红外摄像头的镜头和可见光摄像头的镜头相接触,并且,红外摄像头和与其相对应的透明视窗相接触部分的形状相匹配,可见光摄像头和与其相对应的透明视窗相接触部分的形状相匹配。
进一步地,上述气化炉监控装置中,红外摄像头和与其相对应的透明视窗的位置相对固定;可见光摄像头和与其相对应的透明视窗的位置相对固定。
进一步地,上述气化炉监控装置中,进液口的位置低于出液口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5845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