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四开关交流侧功率解耦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53446.5 | 申请日: | 2017-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600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5 |
发明(设计)人: | 章勇高;熊健;高彦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M7/48 | 分类号: | H02M7/48;H02M1/12;H02J3/38 |
代理公司: |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23 | 代理人: | 李振瑞 |
地址: | 330013 江西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功率解耦 交流侧 减小 电路 电工技术领域 输出电流纹波 本实用新型 并网电流 对称结构 交流输出 解耦单元 解耦电路 开关功率 母线电容 逆变单元 开关管 逆变器 光伏 纹波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四开关交流侧功率解耦电路,涉及电工技术领域,使用具有对称结构的四开关功率解耦电路连接在逆变器的交流输出侧,减小光伏侧输出电流纹波,减小母线电容纹波,降低了并网电流THD;同时逆变单元与解耦单元总共仅需8个开关管,降低了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四开关交流侧功率解耦电路,能够减小解耦电容值,实现长寿命的无电解电容微逆变器技术。
背景技术
微逆变器因其多发电量、易扩展、低成本、热插拔和模块化设计的优点,逐渐成为未来分布式光伏逆变器的趋势。然而,在分布式发电系统中,光伏组件由于MPPT控制产生恒定的输入功率,而传输到电网的功率却含有两倍工频的功率脉动,两者的瞬时值不一致。故传统微逆变器均使用电解电容器实现逆变器的瞬时输入输出功率的平衡。如此,相对5-10万小时寿命的半导体器件和无源元件来说,电解电容器寿命小于1万小时,成为限制微逆变器稳定性和使用寿命的关键。因此,研究无电解电容的微逆变器技术成为提高微逆变器性能和使用寿命的优选技术方案,也是众多学者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所谓无电解电容微逆变器技术,即采用由功率开关和无源器件组成的电力电子功率解耦电路代替传统的电解电容器实现能量缓冲功能。按照功率解耦电路接入点的不同大致分为直流输入侧型、DC-link中间侧型、交流输出侧型和三端口解耦型四种类型。
交流侧解耦技术是将解耦电容并接在交流侧,由于其电压较大且为交流电压,故解耦电容可以有效减少。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B.S.Wang等提出一种应用于单相逆变器的双向交交变频式微逆变器拓扑,由六个双向开关组成的三桥臂电流源型变流器实现交流侧并网连接,其中两个桥臂与电网连接,另外一桥臂通过解耦电容与电网连接,实现功率的双向流动和能量缓冲,可极大的减少解耦电容。国内学者提出了一种三桥臂电压源型微逆变器,结构与之类似,但同样需要六个双向开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四开关交流侧功率解耦电路,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一种四开关交流侧功率解耦电路,所述功率解耦电路连接在逆变器的交流输出侧,包括电容Cd1和Cd2、电感Ld、四个开关管T1、T2、T3和T4以及四个二极管D1、D2、D3和D4,电容Cd1的负极连接至开关管T4的源极,同时也连接至逆变器的一个输出端,开关管T4的漏极连接至电感Ld的一端,同时也连接至开关管T3的源极,开关管T3的漏极连接至电容Cd1的正极,二极管D4、D3分别和开关管T4、T3并联,其中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开关管T4的源极,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开关管T3的源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交通大学,未经华东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5344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PON技术的POE光伏逆变器
- 下一篇:一种在线互动式UPS主功率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