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轴承锻造模具上的顶料制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51304.5 | 申请日: | 2017-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228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3 |
发明(设计)人: | 胡伟勇;王峰;黄涛;王仁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中集铸锻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J13/02 | 分类号: | B21J13/02;B21J13/14;B21K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6 | 代理人: | 连平 |
地址: | 3125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轴承 锻造 模具 制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实用新型涉及轴承锻造设备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轴承锻造模具上的顶料制动装置。
背景技术:
轴承,是当代设备中的一种重要零部件。轴承根据摩擦性质可分为滑动轴承和滚动轴承,滚动轴承由外圈、内圈、滚珠和保持架组成。滚动轴承的外圈或内圈一般由棒料进行锻造,再经过车加工成型。锻造是轴承制造中重要的加工方式。现有一种轴承的套圈锻造方式图1 所示,其通过下料成型为棒料A,经过镦饼成型为圆饼B,再经过冲压成型为第一锻件C,然后对第一锻件C的中心冲孔成型为第二锻件 D,最后通过成型冲压成半成品E,而现有的模具如图2所示,其包括上模1和下模2,下模2上安设有KO管套3(顶料管套),而现有的KO管套3只能实现锻件顶起后立即复位,但其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KO套管在KO后,由弹簧立即退回,下模冷却效果不好;2、PKO 套管处放进O环时,锻件能够直的压进,但是,由于PKO套管覆盖冲头,从机械手上的冷却效果不好;3、由于有毛刺,KO后锻件与KO 套管一起退回到下模内,碰到机械手。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了一种轴承锻造模具上的顶料制动装置,其能提高锻造模具的冷却效果,同时避免完成锻造的工件因为毛刺落入下模内。
一种轴承锻造模具上的顶料制动装置,包括上模和下模,下模上安设有顶料管套,顶料管套上安设有相配合的制动装置,制动装置包括固定在下模侧机床上的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板上固定有第一支座上,第一支座上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支架,伺服电机固定在伺服电机支架上,伺服电机的转轴键连接有偏心轮,偏心轮的侧边上铰接有伸缩套,伸缩套呈水平插接在第一支座内,伸缩套内插接固定有连杆, 连杆另一端插接固定在铰接支架,铰接支架内插接有联动支架,联动支架由竖直的第一支杆、水平的第二支杆和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之间圆弧形的铰接部组成,联动支架上第一支杆的上端通过第一铰接轴铰接在铰接支架上,联动支架上的铰接部通过第二铰接轴和竖直的支撑板相铰接;支撑板的上端固定在第二连接板上,第二连接板固定在下模侧的机床上;
所述联动支架上第二支杆的端部固定有锥形的插头,插头下设有两个相对的夹块,夹块的下端通过第三铰接轴相铰接并安设在下模侧的机床上,夹块相对的侧边上成型有圆弧形夹槽,夹块的圆弧形夹槽内夹持有顶料管套,两个的夹块的上端插接有水平的螺栓,螺栓上螺接有螺帽,螺栓的两端插套有若干碟形弹簧,碟形弹簧压靠在夹块上,夹块的上端均通过螺钉铰接有导向轮,插头插接在夹块的导向轮之间。
所述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下端面位于同一平面内。
所述的铰接支架呈“匚”字形,铰接支架的前端成型有圆角,连杆插接在铰接支架的后端并通过螺钉固定。
所述的第二连接板上成型有插槽,联动支架插接在第二连接板的插槽内,支撑板设有两块,支撑板分布在联动支架的两侧。
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它完成KO后,制动KO套管,KO套管在下模前面停止,进行阴模冷却。锻件进到阴模时启动伺服电机,开放制动,KO往下,压造,从而有效提高下模侧的冷却效果。
2、它采用的KO套管制动到锻件进到下模内,由于冲头和KO套管保持锻件的状态下进行压造。对PKO套管通水,滑块在后死点时,让PKO套管保持在下边,冷却冲头,提高上模侧的冷却效果。
3、它采用的模具最后一步是因为锻件内壁存在毛刺,插套在冲头上,随冲头以及KO套管的作用一起上升脱离下模,后通过挡板实现锻件从冲头上脱落,而制动KO套管,可以阻止锻件落入下模内。
附图说明:
图1为轴承套圈锻造工艺的示意图;
图2为上述轴承套圈锻造模具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制动装置正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制动装置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下模侧冷却时不制动与制动的对比示意图;
图6为上模侧冷却时不制动与制动的对比示意图;
图7为工件完成锻造后不制动与制动的对比示意图。
图中:1、上模;2、下模;3、顶料管套;4、第一连接板;5、第一支座;6、偏心轮;7、伺服电机;8、伺服电机支架;9、伸缩套; 10、连杆;11、铰接支架;12、后挡板;121、第一支杆;122、铰接部;123、第二支杆;13、第一铰接轴;14、第二连接板;15、支撑板;16、插头;17、夹块;18、第三铰接轴;19、螺栓;20、碟形弹簧;21、螺帽;22、导向轮;23、第二铰接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中集铸锻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中集铸锻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5130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定位调节结构的冷镦模具
- 下一篇:一种冷却效果好的锻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