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高效室内空气自动净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50834.8 | 申请日: | 2017-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473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7 |
发明(设计)人: | 林招枫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招枫 |
主分类号: | F24F1/00 | 分类号: | F24F1/00;F24F3/14;F24F3/16;F24F13/28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联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621 | 代理人: | 赵宇 |
地址: | 3252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高效 室内空气 自动 净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室内空气净化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高效室内空气自动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空气净化是指针对室内的各种环境问题提供杀菌消毒、降尘除霾、祛除有害装修残留以及异味等整体解决方案,提高改善生活、办公条件,增进身心健康。现有技术中空气净化装置一般都是一个大型的整体,不可拆分,所以给搬运挪移造成了困难,同时空气净化处理为了将空气处理干净,一般都只是加长空气净化路径,或增加净化处理装置,不可多次重复的进行空气净化,所以净化效果固定,若仍存在空气处理不干净的问题,将得不到后续的继续净化处理,使得空气中仍存有污染物,同时一般空气净化装置的过滤吸附层是直接固定设置在装置内,使得更换过滤吸附层困难,费时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高效室内空气自动净化装置,用于解决空气净化装置体型大不易搬运挪移,不可重复多次对空气进行净化处理,更换过滤吸附层费时费力的问题。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高效室内空气自动净化装置,包括柜体、引风机、第一隔离板、第二隔离板、吸附层、湿度传感器、光触媒层、无极灯、挡板、控制器、加湿腔、除湿腔、加湿器、除湿器和负离子发生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通风孔、卡槽、卡块、柜门、LED显示屏和控制按钮,所述通风孔分别开设于所述柜体的上、下、左、右四个端面,所述卡槽分别设置于所述柜体的顶端和右侧的边缘处,所述卡块分别设置于所述柜体的底端和左侧的边缘处,所述柜门设置于所述柜体的前侧且与所述柜体通过百合页连接,所述LED显示屏设置于所述柜门的外表面,所述控制按钮设置于所述LED显示屏的下方,所述引风机分别设置于所述柜体的左侧和底端的中央处,所述第一隔离板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柜体的右侧内壁,左端的顶部开设有第一插槽,左端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二插槽,所述第二隔离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柜体的顶端内壁,底端顶部开设有第三插槽,底端右侧开设有第四插槽,所述吸附层通过顶端插入所述第三插槽,底端插入所述第一插槽与所述第一隔离板和所述第二隔离板连接,所述湿度传感器安装在所述第二隔离板的左侧,所述光触媒层通过顶端插入所述第四插槽,底端插入所述第二插槽与所述第一隔离板和所述第二隔离板连接,所述无极灯设置于所述光触媒层内,所述挡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隔离板的右侧,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隔离板的上表面,所述挡板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电动气压装置、第二电动气压装置和第三电动气压装置,所述控制器设置于所述第二电动气压装置的下方,所述加湿腔设置于所述第三电动气压装置处,所述加湿腔的右侧设有开口,所述除湿腔设置于所述第二电动气压装置处,所述除湿腔的顶端设有开口,所述加湿器设置于所述加湿腔内,所述除湿器设置于所述除湿腔内,所述负离子发生器安装在所述柜体的右侧内壁上方,所述控制器分别电连接所述LED显示屏、所述控制按钮、所述引风机、所述湿度传感器、所述无极灯、所述第一电动气压装置、所述第二电动气压装置、所述第三电动气压装置、所述加湿器、所述除湿器和所述负离子发生器;
优选的,所述卡槽设置有四个,且分别设置于所述柜体顶端的前后边缘处和右侧的前后边缘处,所述卡块分别设置有四个,且分别设置于所述柜体底端的前后边缘处和左侧的前后边缘处;
优选的,所述柜体的顶端和右侧外表面铺设有防尘过滤网;
优选的,所述第一电动气压装置、所述第二电动气压装置和所述第三电动气压装置分别由一个电动气压腔和一个电动气压板构成;
优选的,所述第一隔离板、所述第二隔离板、所述挡板、所述加湿腔和所述除湿腔的前侧紧贴所述柜门,后侧固定于所述柜体的内壁上,所述吸附层和所述光触媒层的前侧紧贴所述柜门,后侧紧贴所述柜体的内壁。
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招枫,未经林招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5083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