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冶金渣的余热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48026.8 | 申请日: | 2017-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358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3 |
发明(设计)人: | 王振光;梁靓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工业职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F27D17/00 | 分类号: | F27D17/00;C21B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权智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638 | 代理人: | 王新爱 |
地址: | 256414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冶金 余热 回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冶金行业余热回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冶金渣的余热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开展冶金渣资源化利用,对于减少冶金渣弃埋用占地和防止环境污染,促进我国钢铁工业的持续高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冶金渣与冶炼生产密不可分,有冶炼生产就必定会有冶金渣产生。冶金渣作为冶炼生产的副产品,除含有丰富的钙、硅、铁、铝、镁等元素,适合制成不同种类的建材外,其出炉时自身所带有的大量热能也是一种极具利用价值的能源。根据统计,就热态钢渣而言,每吨钢渣所产生的热能相当于60公斤标准煤所产生的热能,因此其利用价值非常高。目前冶金行业对于冶金渣的处理大多为将冶金渣置于渣罐中,让冶金渣通过打水的方式降至一定温度后在空气中自然冷却进一步降温,降温后再将冶金渣翻罐进行进一步处理。在降温过程中,渣罐中大量的热能被白白浪费,并且需要大量的水来降温,从能源利用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笔巨大的浪费。近年来冶金渣余热回收技术也有了一定的发展,目前现有的冶金渣余热回收装置中,采用在渣罐打水位上设置安装一保温室的方法来吸收冶金渣的热能。
但是,回收固态冶金渣所带有的热能,即利用低品质热能,大多液态冶金渣的热能还未被及时回收利用便已降温冷却,未能充分利用能源,造成热能的浪费,此外,如果要是加热更多的水,可能会受热不均而浪费时间,而且热能的利用率不高。在余热回收的过程中也会造成大量的能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冶金渣的余热回收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冶金渣的余热回收装置,包括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一端连接水源,所述进水管的另一端连通储水室,所述储水室包括内腔,所述储水室的侧面底部连通排水管,所述储水室的内部插接有冶金余渣盛放装置,所述冶金余渣盛放装置的顶端中心处固定安装有提拉杆,所述储水室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温度检测装置;
所述排水管包括阀门,所述阀门的内部活动安装有阀板,所述阀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螺母,所述螺母螺接有丝杠,所述丝杠的顶部轴动连接电机的输出端,所述电机的输入端电连接信号处理器;
所述温度检测装置的内部均匀的分布多个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电连接信号处理器的接收端,所述信号处理器的发送端电连接电机的输入端。
优选的,所述储水室呈圆筒型,且储水室的内腔侧面剖图为凹槽型。
优选的,所述温度传感器可检测温度的范围为85度到100度之间。
优选的,所述冶金余渣盛放装置包括盛放筒,所述盛放筒的上端内侧壁设有内螺纹,所述内螺纹螺接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桶盖,所述桶盖的顶部中心处固定安装有提拉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实用新型通过添冶金余渣盛放装置、储水室、温度传感器还有排水管的阀门开关和信号处理器来对冶金余渣的热能进一步利用,即可以简单的通过提拉杆更换和放置余渣的进入冶金余渣盛放装置,在利用冶金余渣的热能加热通过进水管流进的水,当温度达到规定的温度时,信号处理器便发出让电机工作的信号,电机带动丝杠,丝杠带动螺母上下运动,螺母带动阀板,从而打开阀门,让加热后的水流出,这样也提高了水的流动性,进而减少时间,提高了热能的利用率,不会造成能源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剖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排水管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水管,2、储水室,21、内腔,3、排水管,31、阀门,32、阀板,33、螺母,34、丝杠,35、电机,4、冶金余渣盛放装置,41、盛放筒,42、内螺纹,43、外螺纹,44、桶盖,5、提拉杆,6、温度检测装置,61、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工业职业学院,未经山东工业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4802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回转窑余热回收装置
- 下一篇:一种艾萨炉粗尘加湿搅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