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社区建筑排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47606.5 | 申请日: | 2017-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126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4 |
发明(设计)人: | 韩德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景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5/14 | 分类号: | E03F5/14;E03F5/10;E03F1/00;E03F5/22;E03B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津南区八里台***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排水系统 智能社区 出水端 蓄水箱 滤箱 固定连通 雨水 电磁阀 积污箱 集水斗 排污口 下水管 筛板 本实用新型 内螺纹连接 水浸传感器 进水端 进水管 三通管 封塞 内壁 水满 左壁 连通 过滤 废水 流出 蓄水 | ||
1.一种智能社区建筑排水系统,包括滤箱(1)、积污箱(2)、集水斗(3)和蓄水箱(4),所述积污箱(2)的正面开设有排污口(5),所述排污口(5)内螺纹连接有封塞(6),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箱(1)左壁的中部固定连通有下水管(7)的出水端,所述下水管(7)上还固定安装有单向阀一(8),且单向阀一(8)的出水端与滤箱(1)连通,所述滤箱(1)右壁的中部固定连通有排水管(9)的进水端,所述排水管(9)的出水端固定连通有单向阀二(10)的进水端,所述滤箱(1)的底壁从左至右依次固定连通有排污管一(11)和排污管二(12)的进料端,所述排污管一(11)和排污管二(12)的出料端均贯穿积污箱(2)的顶壁并与积污箱(2)的内部连通,所述滤箱(1)的内部从左至右依次固定连接有第一筛板(13)和第二筛板(14),所述滤箱(1)的顶壁分别固定连通有冲洗管一(15)和冲洗管二(16)的出水端,所述冲洗管一(15)和冲洗管二(16)的进水端分别固定连通有三通管一(17)的两端,所述三通管一(17)的另一端固定连通有电磁阀一(18)的出水端,所述电磁阀一(18)的进水端固定连通有三通管二(19)的一端,所述三通管二(19)的另两端分别与固定连通有单向阀三(20)的出水端和电磁阀二(21)的进水端,所述单向阀三(20)的进水端与集水斗(3)的出水端固定连通,所述电磁阀二(21)的出水端固定连通有进水管(22)的进水端,所述进水管(22)的出水端贯穿蓄水箱(4)的顶壁并与蓄水箱(4)的内部连通,所述蓄水箱(4)的顶壁固定连通有出水管(23)的进水端,且出水管(23)的进水端延伸至蓄水箱(4)的底部,所述出水管(23)的出水端固定连通有水泵(24)的进水端,所述蓄水箱(4)内右壁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水浸传感器(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社区建筑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箱(4)的右壁固定安装有控制器(26),所述控制器(26)分别于电磁阀一(18)和电磁阀二(21)双向电连接,所述水浸传感器(25)的输出端与控制器(26)的输入端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社区建筑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26)的型号为S7-200CN CPU 226CN,其具有24输入/16输出共40个数字量I/O点,具有6个独立的30KHZ高速计数器,具有2路独立的20KHZ高速脉冲输出,具有2个RS485通讯/编程口,所述水浸传感器(25)的型号为M12368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社区建筑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斗(3)呈漏斗状,所述集水斗(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滤框(27),所述滤框(27)的内部粘接有滤网(28),所述滤网(28)为无纺布滤网,所述滤网(28)上滤孔的目数为一百至两百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社区建筑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管一(11)的进料端位于第一筛板(13)的左侧,所述排污管二(12)的进料端位于第一筛板(13)与第二筛板(14)之间,所述冲洗管一(15)的出水端位于第一筛板(13)的左侧,所述冲洗管二(16)的出水端位于第一筛板(13)与第二筛板(14)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社区建筑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筛板(13)与第二筛板(14)相互平行,所述第一筛板(13)与滤箱(1)内部的左右侧壁均相互平行,所述第一筛板(13)上筛孔的孔径是第二筛板(14)上筛孔孔径的两倍,所述第二筛板(14)的孔径范围为一至三毫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景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景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47606.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