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卫星的车载交通事故现场勘测定位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46991.1 | 申请日: | 2017-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507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7 |
发明(设计)人: | 李熠;彭学刚;董云松;刘巍;田仕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冶地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C11/00 | 分类号: | G01C11/00;G01S19/42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51211 | 代理人: | 邓小兵 |
地址: | 618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卫星 车载 交通 事故现场 勘测 定位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现场勘测定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卫星的车载交通事故现场勘测定位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交警部门处理事故现场常用的方法是:先封锁事故地点的部分或全部车道,工作人员通过测量、照相、目测等方法对事故现场进行勘查,对现场情况进行详尽的调查取证后再开放交通,这种处理方法能够为交通事故的处理获取足够的材料,但也存在明显的缺陷:首先对交通影响较大,当事故严重时,封闭道路的时间可能很长;其次自动化程度不高,靠人眼判断、手摸、皮尺量、手工绘图等传统方法,精度差效率低,人为因素较多,测量数据精度较低,如果在地形复杂地段或遇雨雪雾及夜晚等情况将给勘察带来很大的困难,另外传统的手工绘图对进行现场形象化再现和恢复也难以实现。
现有技术中,如公开号为CN204535702U,公开时间为2015年8月5日,名称为“基于卫星定位的交通事故现场勘察测绘系统”,公开了一种基于卫星定位的交通事故现场勘察测绘系统,包括卫星定位差分基准站、手机无线网络和勘察测绘车,所述卫星定位差分基准站用于接收定位卫星信号,提供用于差分计算的基准定位数据,所述手机无线网络用于传送卫星定位差分基准站的定位数据,同时进行其他信息的双向通讯,所述勘察测绘车用于快速赴交通事故现场,利用卫星定位差分基准站对交通事故现场进行精确定位测绘,并将现场数据进行信息化处理,本实用新型利用差分定位原理,简便快捷,不受环境制约,大大降低人为测量影响,基于充分覆盖的手机网络实现卫星差分数据的传输,实现全覆盖的卫星精确定位,需要建设基准站的数量少,成本低。
但上述技术方案主要是解决的事故现场快速定位的问题,并且主要依靠卫星定位,整体系统的适用性不强,无法解决快速现场测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安置在车辆上、便于快速赶往并适应多种事故现场、通过图像轮廓识别技术实时完成现场的勘察和测绘并通过卫星系统完成定位和传输的基于卫星的车载交通事故现场勘测定位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基于卫星的车载交通事故现场勘测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有雷达、轮廓标识器存放槽和飞行器槽的装载台,以及轮廓识别相机、轮廓标识器、带有相机安装座的飞行器和系统控制器;所述轮廓识别相机通过一翻转支杆可拆装安装在装载台上,轮廓识别相机外壳上还设置有用于固定在飞行器相机安装座上的安装槽;轮廓标识器和飞行器分别放置在轮廓标识器存放槽和飞行器槽中,系统控制器通过控制线路控制和通信连通各部件。
所述轮廓识别相机包括圆柱型壳体,壳体侧面设置有若干高清摄像头;轮廓识别相机还包括用于向系统控制器传送图像的无线通信模块和用于为轮廓识别相机供电的蓄电池单元。
所述轮廓标识器底部为底座,表面是带有反光点的标志板,轮廓标识器的数量若干。
所述飞行器为带有GPS卫星定位装置的四轴无人机,底部设置有相机安装座。
所述系统控制器包括带有轮廓识别程序的中央处理器、操作屏幕、无线通信模块、带有数据接口的数据通信模块、存储单元和电源模块;系统控制器通过无线通信模块控制飞行器以及接收轮廓识别相机的数据,数据通信模块的数据接口通过数据线与装载台上的雷达通信相连。
所述翻转支杆一端铰接在装载台上,另一端用于可拆装安装所述轮廓识别相机。
所述装载台上对应翻转支杆的位置还设置有用于纳入翻转支杆的槽,且槽端对应翻转支杆安装轮廓识别相机的位置还设置有用于收纳轮廓识别相机的的槽;装载台外侧底部边缘设置有用于安装在车辆顶部或车斗的安装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一、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卫星的车载交通事故现场勘测定位系统,在正常状态下,带有勘测定位系统的车辆到达事故现场后将轮廓标识器设置在事故区域的边缘标识出待测绘的范围,这样取代手画的方式节省时间也便于更为准确的测绘,若车辆能够到达事故现场的中心,则可以直接使用翻转支杆立起后安置轮廓识别相机的模式直接对现场进行测绘,这样测绘定位速度快,不会造成现场拥堵,若车辆不能够到达事故现场的中心,则可以将轮廓识别相机安置在飞行器底部由飞行器飞至事故中心上方对现场进行测绘,这种方式能适应绝大多数的事故现场,并且不会造成现场拥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冶地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省冶地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4699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土地测绘用坡度仪
- 下一篇:水位流速流量监测一体化装置及监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