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锅炉二次风箱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43527.7 | 申请日: | 2017-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788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华;郭松涛;赵方渊;武岳;王文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北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C7/00 | 分类号: | F23C7/00;F23L9/00 |
代理公司: | 西安睿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61218 | 代理人: | 惠文轩 |
地址: | 710021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锅炉 二次 风箱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锅炉二次风箱,包括箱体,箱体的前端面与对冲燃烧锅炉的炉膛相邻,箱体内通入多个喷燃器,喷燃器的端部从箱体的前端面通入对冲燃烧锅炉的炉膛内,箱体的后端面上连接有二次风管;其中,箱体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吹灰风帽,吹灰风帽的上端通入箱体的底面的内侧,吹灰风帽的上端周向设置有多个吹灰孔,吹灰风帽的下端通过管路与对冲燃烧锅炉的一次风机的出风口相连通。本实用新型的锅炉二次风箱在随着对冲燃烧锅炉运行的过程中通过吹灰风帽引入一次风,使被二次风带入的飞灰保持浮起,最终被带入对冲燃烧炉的炉膛内,引入一次风,使其不能再箱体内的死角处沉积,可保证箱体内的二次风的流畅通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厂燃烧锅炉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锅炉二次风箱。
背景技术
对于前后墙对冲燃烧锅炉,二次风经过空气预热器加热后携带飞灰进入二次风箱内,一部分飞灰经二次风携带进入炉膛,剩下的将沉积在二次风箱内,累积到一定程度后会对喷燃器所需的二次风的流畅造成不良的影响,需要在停炉检修期间耗费大量人力进行清理。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锅炉二次风箱,其结构简单,在使用过程中不会沉积飞灰,不需要工作人员清理飞灰。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解决。
一种锅炉二次风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前端面与对冲燃烧锅炉的炉膛相邻,所述箱体内通入多个喷燃器,所述喷燃器的端部从所述箱体的前端面通入所述对冲燃烧锅炉的炉膛内,所述箱体的后端面上连接有二次风管;其中,所述箱体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吹灰风帽,所述吹灰风帽的上端通入所述箱体的底面的内侧,所述吹灰风帽的上端周向设置有多个吹灰孔,所述吹灰风帽的下端通过管路与所述对冲燃烧锅炉的一次风机的出风口相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锅炉二次风箱,吹灰风帽的上端从箱体的底面通入箱体内,吹灰风帽的端部为盲端,多个吹灰孔周向设置在吹灰风帽的盲端周围的侧壁上,吹灰风帽的下端通过支管路与一次风机的出风口相连通,可将一部分一次风引入箱体内,使由二次风管通入箱体内的二次风中的飞灰难以沉积在箱体的内部的底面上,最终被二次风带入对冲燃烧锅炉的炉膛内。本实用新型的锅炉二次风箱在随着对冲燃烧锅炉运行的过程中通过吹灰风帽引入一次风,使被二次风带入的飞灰保持浮起,最终被带入对冲燃烧炉的炉膛内,引入一次风,使其不能再箱体内的死角处沉积,可保证箱体内的二次风的流畅通过。
作为优选的,所述吹灰风帽分为多组,每组所述吹灰风帽设置在所述箱体内的每两个相邻的所述喷燃器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锅炉二次风箱,被二次风带入箱体内的飞灰一般会沉积在靠近箱体的后端面和两个相邻的喷燃器之间的区域,因此将吹灰风帽设置在箱体内的此处区域,使进入该区域的飞灰被从吹灰风帽通出的一次风吹起,并最终被二次风带入对冲燃烧锅炉的炉膛内。
作为优选的,每四个所述吹灰风帽形成一组,四个所述吹灰风帽在每两个相邻的所述喷燃器之间呈矩形阵列分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锅炉二次风箱,两个相邻的喷燃器之间的区域较大,如果为了满足对此处区域的吹灰要求而直接增大吹灰风帽的直径和通气量,将会导致吹灰风帽对二次风的流通造成影响,因此应保证吹灰风帽的直径不会过大,为了保证此处区域的吹灰要求,可设置四个呈矩形阵列分布的吹灰风帽,每个吹灰风帽各自保证一小块区域内不会沉积飞灰即可,不会对二次风的流通造成影响。
作为优选的,所述吹灰风帽的轴心与所述箱体的底面相垂直,所述吹灰风帽上的吹灰孔靠近所述箱体的底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锅炉二次风箱,吹灰风帽上的吹灰孔周向设置,可同时吹起吹灰风帽周围的飞灰,为了保证每个吹灰孔都能够靠近箱体的底面,应保证吹灰风帽的轴心与箱体的底面相垂直。
作为优选的,所述箱体的前端面与所述底面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过渡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北分公司,未经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北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4352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波浪能自供电的漂流浮标
- 下一篇:风力发电通道及风力发电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