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易拆卸的对拉螺栓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35370.3 | 申请日: | 2017-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172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3 |
发明(设计)人: | 豆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豆涛 |
主分类号: | E04G17/065 | 分类号: | E04G17/06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46215 四川省泸***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拆卸 螺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板支护工具,确切的说是涉及一种易拆卸的对拉螺栓。
背景技术
现有的工业建筑物大多采用框架结构。在框架结构中,框架柱的截面尺寸较大且高度较高。在浇注这些框架柱的过程中,如果支设模板时仅靠模板外侧的支撑体来支撑模板,则容易在浇注过程中产生胀模现象,很难保证最终浇注成的框架柱的质量。为解决这个问题,建筑行业普遍是在支护模板过程中,沿框架柱的高度方向均匀布置若干对拉螺栓来保证最终浇注成的框架柱的截面尺寸。普通的对拉螺栓主要是由一根长的主螺杆和一对旋装在主螺杆两端的螺母组成。在使用普通对拉螺栓支设模板时,可以在主螺杆上距每端一定的距离处固定内楞,然后,在主螺杆的两端穿方木,再使主螺杆穿过模板,接着,在模板的外侧使用外楞、扣件和螺母进行紧固,这样可以保证模板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避免模板变形。这种对拉螺栓在浇筑作业完成后,主螺杆被凝固在混凝土中,拆卸时必须将露在混凝土外面的螺栓部分割去,再将方木从混凝土中剔掉,最后对留在混凝土中的螺栓部分的末端进行防腐处理,并对剔除方木后留下的坑进行堵抹处理,其不仅处理起来较为麻烦,而且造成较大的材料浪费,使用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并能够重复使用的易拆卸的对拉螺栓。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易拆卸的对拉螺栓,包括主螺杆及旋装在主螺杆两端的螺母,在所述主螺杆外还活动套装有一个金属套管,该金属套管的外径由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减小,该金属套管的内孔为内径大于主螺杆外径的直孔,在金属套管的大径端焊接固定有第一环形挡板,在金属套管的小径端设有对应顶紧配合的第二环形挡板,该第一环形挡板与第二环形挡板的内径均与金属套管的内径相等,该第一环形挡板与第二环形挡板的外径均大于金属套管大径端的外径,在所述第二环形挡板上还一体凸设有活动插入金属套管内孔与主螺杆之间环形间隙的对接管。
所述第一环形挡板和第二环形挡板与对应的螺母之间还设有垫板,在位于所述金属套管大径端位于主螺杆与金属套管内孔之间的环形间隙中还插装有橡胶衬套,该橡胶衬套的外端环设有与所述第一环形挡板外板面挡止配合的挡沿。
本实用新型的易拆卸的对拉螺栓采用在主螺杆外套装外形呈锥形的金属套管,在拆除对拉螺栓时,无需将主螺杆截断,其只需将主螺杆从金属套管中抽出后,从金属套管的小径端慢慢敲打即可将金属套管从浇筑的混凝土中全部抽出,其整体结构简单,使用非常方便,而且全套对拉螺栓都可以重复使用,极大的降低了模板支护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易拆卸的对拉螺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易拆卸的对拉螺栓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所示,其包括一根主螺杆1以及旋装在该主螺杆1两端的两个螺母8,在主螺杆1外还活动套装有一个金属套管2,该金属套管2的内孔为内径大于主螺杆1外径的直孔,该金属套管2的外径由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减小,从而使得该金属套管2的外形呈截头锥台形状,在该金属套管2的大径端通过焊接固定有第一环形挡板3,在金属套管2的小径端设有一个安装时对应顶紧配合的第二环形挡板4,该第一环形挡板3与第二环形挡板4的内径均与金属套管2的内径相等,该第一环形挡板3与第二环形挡板4的外径均大于金属套管大径端的外径,两环形挡板3、4主要用于在支护模板时夹紧模具的外侧,其中,在第二环形挡板4上还一体凸设有与金属套管2内孔活动插接配合的对接管5,利用第二环形挡板4上固定的对接管5与金属套管2的配合可以根据所要浇筑的剪力墙、立柱等宽度,配合支护的模板间距而调整第一环形挡板3和第二环形挡板4的距离。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其在第一环形挡板3和第二环形挡板4与对应的螺母8之间还设有垫板7,并在金属套管2大径端处位于主螺杆1与金属套管2内孔之间的环形间隙中还插装有橡胶衬套6,该橡胶衬套6的外端环设有与第一环形挡板3外板面挡止配合的挡沿,同时,在第二环形挡板4与对应的垫板7之间设有橡胶垫板9。在金属套管大径端设置橡胶衬套可以确保支护模板过程中对拉螺栓中的主螺杆与金属套管之间的同心度,保证支护模板的施工质量,橡胶衬套设置挡沿方便拆卸时将其抽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豆涛,未经豆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3537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