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气盒体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33087.7 | 申请日: | 2017-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325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6 |
发明(设计)人: | 梁碧辉;张炫东;苏志伟;黄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漳州科华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5/04 | 分类号: | H05K5/04;H05K5/02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5204 | 代理人: | 杨依展,张迪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气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光伏应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气盒体结构。
背景技术
国内外一些电站实际应用发现,光伏发电系统的系统电压似乎不仅仅存在对TCO薄膜电池的腐蚀衰减,对晶体硅电池组件也存在持续性的“电位诱发衰减”(PID)效应。TCO薄膜电池的电化学腐蚀是经常发生的,而晶硅电池PID衰减是在温度高的环境下发生的,基于丝网印刷的晶体硅电池通过封装材料(通常是EVA和玻璃的上表面)对组件边框形成的回路所导致的漏电流,被确认为是引起上述效应的主要原因。严重时候它可以引起一块组件功率衰减50%以上,从而影响整个电站的功率输出。近年来PID现象已经成为光伏产业讨论的热点问题。因此,在光伏发电系统中,都需要安装抑制PID现象的PID控制盒。
现有PID控制盒的安装结构设计在结构设计上通常采用单盖正面锁螺钉的方式,较难拆装,且螺钉影响外观,在装配精度、成本、工时和可维护性上都无优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气盒体结构,能实现装拆快速、加工成本低、强度高、安装可靠,操作安全。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气盒体结构,包括:本体、上盖和下盖;
所述本体具有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的一侧面为开口面;所述上盖和下盖分别与所述容置空间的上顶面和下底面锁固,并且所述上盖和下盖相向的一面相插接,共同将所述开口面遮盖,同时使得上盖和下盖遮盖开口面的一面无外露的螺钉。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本体包括一背板,背板的外周设置一圈包围边;所述背板与所述包围边共同形成所述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远离背板的一侧面为所述开口面。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背板为矩形板,所述包围边为四条直边首尾相连而成的矩形包围边。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上盖包括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的两侧边以及远离下盖的上顶边分别沿着与第一挡板垂直的方向延伸出第一裙边;当所述上盖盖盒于所述开口面时,所述第一裙边外包于所述开口面的上顶面和两侧面外。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下盖包括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的两侧边以及远离上盖的下底边分别沿着与第二挡板垂直的方向延伸出第二裙边;当所述下盖盖盒于所述开口面时,所述第二裙边外包于所述开口面的下底面和两侧面外。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上盖朝向下盖的下底边,向着靠近下盖的方向延伸出至少一个弹性连接片。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下盖朝向上盖的上顶边,设有与所述弹性连接片插接配合的插槽。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裙边外包于所述开口面的上顶面的部分中,具有至少一个让位孔,所述开口面的上顶面设有与所述让位孔对应的连接孔;一连接件穿过让位孔后与所述连接孔固定连接。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裙边外包于所述开口面的下底面的部分中,具有至少一个让位孔,所述开口面的下底面设有与所述让位孔对应的连接孔;一连接件穿过让位孔后与所述连接孔固定连接。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气盒体结构,通过钣金加工工艺的运用,以及钣金折弯形状多样化的特点,设计出一款结构简单、加工容易、拆装方便、强度高、实用性强的PID盒安装结构。改善了以往单个盖板锁螺钉的结构形式,解决了拆装繁琐、可维护性差、螺钉外露不美观的问题,满足了电容模块装拆快速、加工成本低、强度高、安装可靠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PID控制盒的外观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PID控制盒的结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下文以PID控制盒为例进行说明,但是,该电气盒体结构不限于PID控制盒,其他方面的盒体依然可以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电气盒体结构,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参考图1-2,一种PID控制盒的电气盒体结构,包括:本体1、上盖2和下盖3;
所述本体1具有一容置空间11,该容置空间11的一侧面为开口面;所述上盖2和下盖3分别与所述容置空间11的上顶面和下底面锁固,并且所述上盖2和下盖3相向的一面相拼接,共同将所述开口面遮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漳州科华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厦门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漳州科华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3308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逆变器机箱结构
- 下一篇:一种橡胶材料防水堵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