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缸体水套芯撑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931050.0 | 申请日: | 2017-07-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387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7 | 
| 发明(设计)人: | 黄发榜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永达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2C9/22 | 分类号: | B22C9/2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27 | 代理人: | 黄枝传 | 
| 地址: | 241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缸体 水套芯撑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缸体铸造工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缸体水套芯撑结构。
背景技术
缸体毛坯生产过程中,在外部加工后,在缸筒珩磨后,缸筒内壁位置经常出现发亮的小空洞,此缺陷为气孔缺陷,这种气孔出现的位置基本分布在水套芯中间芯骨位置,此位置正好是为改善水套芯变形,放置的水套芯芯撑位置。由于水套芯在铁水浇注过程中,芯撑与砂芯表面接触面位置,砂芯中的树脂较慢燃烧,等铸件浇注冷却后,气体发出已被铁水包裹,气体排不出,在缸筒壁聚集形成气孔。缸孔缺陷对于整个发动机是至关重要的,在发动机的运转过程中,风险隐患巨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避免缸体气孔缺陷、保障产品质量、提高了成品率、降低了生产成本、结构简单的缸体水套芯撑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缸体水套芯撑结构,其包括两个支撑板、龙骨和限位臂,所述两个支撑板之间设置龙骨,所述每个支撑板上均设置22-26个孔洞,所述孔洞直径2mm,所述每个支撑板的一端均设置限位臂,所述限位臂呈直角形状,所述限位臂的末端向外扩展,所述限位臂宽度为2-3mm。
优选的,其所述龙骨中心设置直径10mm的圆孔。
优选的,其所述每个支撑板上设置24个孔洞。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水套芯撑结构的更改,较好地解决了缸体气孔缺陷,保障了产品质量,提高了成品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其结构简单,为开发类似产品积累了丰厚经验。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包括两个支撑板1、龙骨2和限位臂3,所述两个支撑板1之间设置龙骨2,所述龙骨2中心设置直径10mm的圆孔4。所述每个支撑板1上均设置22-26个孔洞5,本实施例中,所述每个支撑板1上设置24个孔洞5。所述孔洞5直径2mm,所述每个支撑板1的一端均设置限位臂3,所述限位臂3呈直角形状,所述限位臂3的末端向外扩展,所述限位臂3宽度为2-3mm。
本实用新型将芯撑限位臂3改窄改短,并且在支撑板1上增加了孔洞5,既保障了水套芯撑的强度,又最大可能地增加了砂芯裸露在外的面积,利于砂芯中树脂燃烧产生的气体及时排出,从而避免了缸体气孔的产生。
本实用新型通过水套芯撑结构的更改,较好地解决了缸体气孔缺陷,保障了产品质量,提高了成品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其结构简单,为开发类似产品积累了丰厚经验。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永达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芜湖永达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3105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蓝藻处理系统
- 下一篇:一种太阳能动力的工业污水净化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