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动削铅笔机的传动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29347.3 | 申请日: | 2017-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308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0 |
发明(设计)人: | 林夏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木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3L23/02 | 分类号: | B43L23/02;B43L23/00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107 | 代理人: | 吴凡 |
地址: | 317606 浙江省台***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削铅笔机 行星齿轮减速机 驱动电机 安装板 传动杆 连接脚 输出头 输入头 机械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 传动效率高 传动效率 壳体固定 连接头 凸出的 筒状 转轴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动削铅笔机的传动机构,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电动削铅笔机传动效率低的问题。本电动削铅笔机包括机壳,传动机构设置于机壳且传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以及传动杆,它还包括行星齿轮减速机,行星齿轮减速机具有呈筒状的外壳且在外壳内设有输入头与输出头,外壳外侧设有凸出的安装板,驱动电机的壳体固定在安装板上且驱动电机的转轴与输入头相连接,传动杆与输出头相连接,行星齿轮减速机的外壳外侧沿周向设有若干连接脚,各连接脚上均设有用于与机壳相连的连接头。它具有传动效率高、结构紧凑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电动削铅笔机,尤其涉及一种电动削铅笔机的传动机构。
背景技术
电动削笔器也叫电动削笔机,它是办公室或日常学习生活中十分常见的办公文具,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今天,人们越来越追求便利性和高效性,电动削笔器因为具备能够对铅笔进行自动刨削的功能而受到人们的广泛使用。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各色各样的电动削笔器,但其常见的结构一般都包括机壳,机壳内装设有由放笔架及刨削组件组成的刀架以及控制刨削组件工作的驱动电机组成的削笔机芯。
在现有的电动削铅笔机中,驱动电机与刀架之间都会设置一根传动杆,传动杆的一端与刀架相连接,驱动电机的转轴上固定驱动齿轮,驱动齿轮与传动杆的另一端之间设置传递动力的齿轮机构,在刨削时由驱动电机的转轴带动驱动齿轮带动,并通过齿轮机构传递动力来带动传动杆及刀架转动。但是,由于现有的电动削铅笔机的机壳内并不具有用来专门放置齿轮机构的安装室或是安装腔,使得齿轮机构上的各齿轮都是零散地分布在电动削铅笔机的机壳内,导致占用的空间过大,同时造成动力的传动效率低、产生的噪音也比较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电动削铅笔机的传动机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传动机构的传动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电动削铅笔机的传动机构,电动削铅笔机包括机壳,传动机构设置于机壳且传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以及传动杆,其特征在于,传动机构还包括行星齿轮减速机,所述的行星齿轮减速机具有呈筒状的外壳且在外壳内设有输入头与输出头,所述的外壳外侧设有凸出的安装板,所述的驱动电机的壳体固定在安装板上且驱动电机的转轴与输入头相连接,所述的传动杆与输出头相连接,所述的行星齿轮减速机的外壳外侧沿周向设有若干连接脚,各连接脚上均设有用于与机壳相连的连接头。
具体应用到电动削铅笔机中时,传动杆的另一端与刀架相连接,驱动电机的转轴与行星齿轮减速机的输入头相连接,由驱动电机提供驱动力,驱动电机的转轴带动行星齿轮减速机的输入头转动,然后经行星齿轮减速机的内部传动后最终由行星齿轮减速机的输出头带动传动杆以及与传动杆相连接的刀架转动。
现有的行星齿轮减速机的外壳基本上都呈圆筒状,这样的常规结构很难被直接用来固定到电动削铅笔机的机壳内,本电动削铅笔机的传动机构通过在行星齿轮减速机的外壳的外侧设置凸出的安装板,使驱动电机的壳体固定在安装板以保证驱动电机的转轴能够与行星齿轮减速机的输入头相连接,同时在行星齿轮减速机的外壳外侧沿周向设置若干均设有连接头的连接脚,使行星齿轮减速机通过各连接脚上的连接头与电动削铅笔机机壳内对应的结构相抵靠,然后利用紧固件穿过连接头来实现行星齿轮减速机的外壳在电动削铅笔机的机壳内的固定。这样一来,一方面实现了行星齿轮减速机在电动削铅笔机的机壳内的固定,使行星齿轮减速机得以在电动削铅笔机内进行使用;另一方面,由于行星齿轮减速机本身已经具有外壳且具备结构紧凑及传动效率高的优点,因此在通过行星齿轮减速机外壳的上述结构使行星齿轮减速机在电动削铅笔机内使用后,使得电动削铅笔机取消了现有齿轮机构中各齿轮的零散分布,整体结构也能够变得更加紧凑,传动效率也能够得到提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木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三木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2934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