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脱油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27927.9 | 申请日: | 2017-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326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3 |
发明(设计)人: | 朱海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永太汽车零部件厂 |
主分类号: | F26B11/18 | 分类号: | F26B11/18;F26B5/08;F26B25/00;F26B25/18;F26B25/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德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04 | 代理人: | 郁旦蓉,李兵 |
地址: | 202156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脱油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通过旋转离心来脱去物料上的油脂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进行紧固件(螺母、螺杆等)的冷镦成型生产中,为了冷镦工序的顺序进行,经常需要在冷镦中使用油脂进行润滑和冷却,因此生产出的冷镦成型粗品表面会附着油脂。
为了进行后续的表面处理工序并回收油脂再利用以节约成本,需要对上述的附着油脂的冷镦成型粗品进行脱油处理。
现有的脱油装置大多采用旋转离心的原理,将物料放置在脱油桶内高速旋转离心,将粗品上附着的油脂甩去后通过套在脱油桶外的外壳来收集油脂,通过设置在外壳上的管将油脂导出。
由于管的位置和角度设置不合理,在旋转过程中收集的油脂容易从管中溢出,而不能正常的通过管流入到放置在外壳下方的收集容器中,回收的油脂经常洒落到地面上,不利于现场清洁,同时也不能实现油脂的高效率回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脱油桶装置。
一种脱油桶装置,用于物料的脱油,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外壳,设置在支撑架上;脱油桶,设置在外壳内且与外壳具有间隙,用于容纳物料并进行脱油;以及动力组件,设置在外壳上,具有驱动脱油桶旋转来进行脱油的旋转输出轴,其中,脱油桶的周壁上设置有多个滤油孔,该滤油孔用于将脱出的油导出到外壳中,外壳的底部设置有向朝向外壳的出口方向导通的出油管,该出油管的中轴线与外壳的中轴线具有0-90°的夹角α,该出油管的中轴线与外壳的中轴线具有0-90°的夹角α。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脱油桶装置,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出油管的中轴线与外壳的中轴线的夹角α为5-10°。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脱油桶装置,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出油管的中轴线与出油管与外壳接触点的切线具有远离外壳的夹角β,夹角β的角度为0-90°。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脱油桶装置,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夹角β的角度为5-10°。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脱油桶装置,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还包括:倾倒组件,设置在支撑架上,和外桶连接,用于驱动外桶倾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脱油桶装置,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其中,倾倒组件为包括推杆的气压缸或油压缸,该推杆的自由端和外壳可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脱油桶装置,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滤油孔为直径2-10mm的圆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脱油桶装置,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外壳和脱油桶均为圆柱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脱油桶装置,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旋转输出轴的中轴线和脱油桶的中轴线的距离为2-5mm。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脱油桶装置,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动力组件还包括电动机,该电动机的输出轴即为旋转输出轴。
实用新型的作用与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脱油桶装置,因为脱油桶的周壁上设置有多个滤油孔,滤除的油在旋转离心过程中通过该滤油孔而进入到外壳中,而在外壳的底部设置有导通的中轴线与外壳的中轴线具有0-90°的夹角α出油管,由于该夹角的存在使得脱油桶在过程时少量的油脂不会从出油口漏出;当需要将外壳中的油脂倒出时,只需要将外壳倾倒一定角度,存积在外壳底部的油脂就会从出油管中流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脱油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正视图;以及
图4是图2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脱油桶装置作具体阐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脱油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脱油桶装置100是用于螺母脱油的,具有
支撑架10,用于进行支撑,本实施例中为具有两个支架杆的门形支架。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外壳20,为圆柱形的筒状,通过设置在两个支架杆的中间位置处的转轴可旋转地与支撑架10连接,具体地,该转轴的一端和支架杆连接,另一端和外壳20的外壁转动连接。
外壳20的底部设置有向朝向外壳的出口方向导通的出油管21,该出油管21的中轴线与外壳的中轴线具有夹角α,其出口端有斜劈角,便于油脂流出。
图3是图2的正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永太汽车零部件厂,未经上海永太汽车零部件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2792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