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食品营养成分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25034.0 | 申请日: | 2017-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204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3 |
发明(设计)人: | 岳鹏;闫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证检测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02 | 分类号: | G01N33/02;G01N1/34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69 | 代理人: | 史霞 |
地址: | 300457 天津市开发区南海***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食品 营养成分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食品营养成分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科学技术促进了食品工业的发展,在消费市场上,各种各样的食品令人眼花缭乱。如何在满足消费者多样性需求的同时,提高食品的安全性,这就对食品营养成分的检测提出了挑战。因此要不断完善食品营养检测技术。目前的食品营养成分检测技术需要检测人员检测时需要携带各种试纸,且在操作时需要将食品溶液分别滴到试纸上,非常不方便。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的食品检测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中无法准确、方便进行食品检测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所提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食品营养成分检测装置,包括:
壳体,其为箱体结构;
进料口,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上端;
粉碎仓,其上端与所述进料口连通,所述粉碎仓内设置有旋转粉碎刀,所述粉碎仓底端设置有过滤网;
检测平台,其设置在所述粉碎仓的下方,采用透明玻璃材质,所述检测平台的中部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设置在粉碎仓出料口的正下方;
称重装置,其设置在所述凹槽的底部;
微粒分析器,其设置在箱体侧壁上且在所述检测平台的上方;
显微镜,其设置在所述检测平台的两侧;
光源,其设置在所述检测平台的两侧且距离检测平台的距离为15~20cm;
滤光片,其设置在旋转架上,所述滤光片旋转到所述凹槽的正上方10~15cm处,为检测位置;
光学镜头,其设置在旋转架上,且设置在所述滤光片的上方且与所述滤光片位置固定;
光学传感器,其与所述光学镜头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光学镜头发送的光信号;
光谱分析仪,其与所述光学传感器连接,用于对样品进行分析和管理;
控制器,其与所述称重装置、微粒分析器、光源、光学镜头、光学传感器和光谱分析仪连接。
优选方案是:所述箱体的外壁上设置有显示器。
优选方案是:所述箱体顶部设置有排气口。
优选方案是:所述排气口处设置有真空抽气机。
优选方案是:所述光源为光谱范围为300~1000nm的卤素灯。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食品营养成分检测装置,结构简单、制作简单、成本低、检验更加准确,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在正常的情况下,原子处于稳定状态,它的能量是最低的,这种状态称为基态。但当原子受到能量(如热能、电能等)的作用时,原子由于与高速运动的气态粒子和电子相互碰撞而获得了能量,使原子中外层的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更高的能级上,处在这种状态的原子称激发态。电子从基态跃迁至激发态所需的能量称为激发电位,当外加的能量足够大时,原子中的电子脱离原子核的束缚力,使原子成为离子,这种过程称为电离。原子失去一个电子成为离子时所需要的能量称为一级电离电位。离子中的外层电子也能被激发,其所需的能量即为相应离子的激发电位。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是十分不稳定的,在极短的时间内便跃迁至基态或其它较低的能级上。当原子从较高能级跃迁到基态或其它较低的能级的过程中,将释放出多余的能量,这种能量是以一定波长的电磁波的形式辐射出去的。每一条所发射的谱线的波长,取决于跃迁前后两个能级之差。由于原子的能级很多,原子在被激发后,其外层电子可有不同的跃迁,但这些跃迁应遵循一定的规则(即“光谱选律”),因此对特定元素的原子可产生一系列不同波长的特征光谱线,这些谱线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并保持一定的强度比例。光谱分析就是从识别这些元素的特征光谱来鉴别元素的存在(定性分析),而这些光谱线的强度又与试样中该元素的含量有关,因此又可利用这些谱线的强度来测定元素的含量(定量分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证检测科技(天津)有限公司,未经中证检测科技(天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250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