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人行道用集水井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23532.1 | 申请日: | 2017-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173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6 |
发明(设计)人: | 钟晟;叶洪兵;李红伟;蒋欢;赵彪;彭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12 | 分类号: | E02D29/12;E02D29/14;E03B3/02;E01C15/00;E03F5/04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50212 | 代理人: | 周辉 |
地址: | 400084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人行道 集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施工技术领域,特别的涉及一种人行道用集水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迅猛发展,一系列城市病问题日益凸显。城市洪涝灾害频发、居住环境日益恶劣、水资源浪费短缺等现象阻碍了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同时给城市居民生活带来诸多不利。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行建设的“海绵城市”能有效控制雨水径流,通过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方式,有利于修复城市水生态,增强城市防洪防涝能力,节约水资源,改善城市“热岛”效应,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依据“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传统的人行道建造方式已无法满足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所以对雨水径流的控制、城市内涝的改善、市容景观的提升、地下空间的利用、生态环境的保护等需求急需设计一种新的人行道系统。
为此,发明人设计了一种人行道,包括由下向上依次布置的复合土工膜、透水粒料层以及路面层,还包括沿竖向贯穿地埋设在所述路面层、透水粒料层以及复合土工膜内的集水井,用于对人行道上的雨水进行收集和储存,通过集水井收集雨水后,可以用于灌溉和道路冲洗,节约水资源。实际使用时,路面层的雨水除了一部分会从集水井顶部开口处流入集水井内,另一部分会渗入到透水粒料层并收集在复合土工膜上,如何提供一种能够更好地回收人行道上雨水的集水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安装使用方便,有利于提高雨水收集效率的人行道用集水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人行道用集水井,其特征在于,包括采用混凝土预制而成的井体以及可开启地盖合在所述井体顶部开口处的井盖;所述井体上端的侧壁上具有沿周向设置的立篦,所述立篦的下端到所述井体的顶部距离与所述井盖的厚度之和大于人行道的复合土工膜到路面的距离。
由于施工时,井体埋设在人行道上,而井盖通常与里面齐平,上述结构中,由于立篦的下端到井体的顶部距离与井盖的厚度之和大于复合土工膜到路面的距离,使得井体埋设在人行道上之后,复合土工膜必定高于立篦的下端,使得渗入到复合土工膜上的雨水能够经过立篦流入到集水井中,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对人行道上的雨水进行收集,提高雨水的收集效率。另外,采用混凝土预制的方式制作井体和井盖,可以避免施工现场因混凝土浇筑是产生扬尘等污染,有利于改善作业环境,而且,批量制作有利于节省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井盖的中部具有用于检查所述井体内水位高度的检查孔。
利用井盖上的检查孔,可以通过肉眼或者探杆检查集水井内的水位高度,方便环卫工人或园林维护人员快速判断集水井能否用于道路冲洗或灌溉。
进一步的,所述井盖的四周还具有采用不锈钢制作的边框。
这样,可以提高井盖的整体强度,避免开启过程中的磕碰损坏混凝土结构,提高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井体朝向主干道一侧的侧壁上端还具有用于连接至主干道上的雨水口的溢流口,所述溢流口的高度低于所述立篦的下端。
这样,一旦集水井内的雨水收集超过集水井的最大容量,可以通过溢流口流入到主干道的雨水口内,并功过市政雨水管道排出,增强城市防洪防涝能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设计合理,安装使用方便,有利于提高雨水收集效率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人行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预制混凝土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集水井和集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人行道系统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时:如图1~图4所示,一种人行道系统,包括主干道1以及沿主干道设置的人行道2,所述主干道1靠近所述人行道2的一侧沿主干道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雨水口3;所述人行道2上埋设有用于收集人行道雨水的集水井4,所述集水井4与所述雨水口3一一对应设置,且所述集水井4的上端设置有连接至所述雨水口3内的溢流管5。
采用上述结构,设置在人行道上的集水井可以对人行道上的雨水进行收集和储存,用于道路两旁的绿化区的灌溉以及道路冲洗等,有利于节约水资源;同时,将集水井与主干道上的雨水口一一对应设置,并且在集水井的上端设置溢流管,可以在集水井的储水量满载时,将过多的雨水溢流到雨水口内,然后通过雨水口连接的市政雨水管道排出,将雨水收集系统与市政雨水管道连通,增强城市防洪防涝能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2353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衣柜(芙蓉榭系列)
- 下一篇:衣柜(紫翔龙A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