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于使用的空气净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22059.5 | 申请日: | 2017-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798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7 |
发明(设计)人: | 王兴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万君筑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02 | 分类号: | F24F1/02;F24F3/16;F24F13/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工***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于 使用 空气净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使用的空气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空气质量越来越差,特别小颗粒(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微尘、烟雾等对人体的危害特别大。人们大部分时间是在室内度过,如何改善室内空气已越来越重要。为了有效地改善室内空气,通常是在室内安装空气净化器。但是,现有的空气净化器过滤网过滤效果差,空气净化速率低,占地面积大,而且不便于移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便于使用的空气净化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便于使用的空气净化装置,包括壳体、风机和负离子发生装置,所述壳体的端部设置有栅格过滤网,所述壳体内部对应栅格过滤网设置有导入槽,并通过导入槽的输出端安装有净化海绵,所述负离子发生装置的输入端与净化海绵的输出端相同连接,所述风机固定安装在壳体内,且风机的输入端与负离子发生装置的输出端通过导板相通连接,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托板,并通过托板安装有滚轮,所述壳体的背面固定安装有卡板。
优选地,所述壳体对应栅格过滤网设置有固定卡边,所述栅格过滤网通过固定卡边与壳体固定卡接。通过栅格过滤网对被抽入壳体内的气体中较大杂质过滤,在栅格过滤网上杂质灰尘较多时,通过拆卸固定卡边对栅格过滤网拆卸清洗,保证对室内空气精华的质量。
优选地,所述导入槽呈喇叭状设置,所述导入槽的输入端与栅格过滤网的端面包覆设置。导入槽对栅格过滤网过滤后的空气集中排入净化海绵内,通过净化海绵对空气中的灰尘较小颗粒杂质过滤处理。
优选地,所述负离子发生装置的输出端设置有灭菌腔,所述灭菌腔内设置有紫外线灭菌灯。负离子发生装置产生的负离子对过滤杂质后的气体中有害物质分解处理,提高空气的质量。
优选地,所述风机的输出端设置有甲醛过滤仓,所述甲醛过滤仓内充填有活性炭颗粒。风机的输入端通过栅格过滤网对室内空气排入,空气被处理后通过风机的输出端输出至甲醛过滤仓,甲醛过滤仓内的活性炭颗粒对空气中残留的甲醛等有害物质过滤,以保证空气被处理的效果。
优选地,所述托板宽度大于壳体底部的二分之一,所述托板的末端通过滚轮卡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托板呈直角设置。托板对壳体的底部支撑,对壳体固定安装在室内悬挂安装时,固定板与滚轮卡装,卡板对壳体卡装悬挂,托板辅助卡板对壳体支撑固定。
本实用新型中,壳体根据使用者的需要通过卡板悬挂在室内墙壁上,或通过滚轮对壳体移动至需要的位置,风机的输入端通过栅格过滤网对室内空气排入,栅格过滤网对被抽入壳体内的气体中较大杂质过滤,导入槽对栅格过滤网过滤后的空气集中排入净化海绵内,通过净化海绵对空气中的灰尘较小颗粒杂质过滤处理,负离子发生装置产生的负离子对过滤杂质后的气体中有害物质分解处理,负离子发生装置处理后的气体被输向灭菌腔,灭菌腔内的紫外线灭菌灯对空气中的细菌等有害菌类灭除,风机的输入端通过栅格过滤网对室内空气排入,空气被处理后通过风机的输出端输出至甲醛过滤仓,甲醛过滤仓内的活性炭颗粒对空气中残留的甲醛等有害物质过滤,以保证空气被处理的效果。该便于使用的空气净化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占地面积小,有效提高对室内空气净化处理的效率,及空气被净化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便于使用的空气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便于使用的空气净化装置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便于使用的空气净化装置的拆卸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11栅格过滤网;12固定卡边;13导入槽;14托板;141滚轮;142卡板;143固定板;2风机;21净化海绵;22导板;23甲醛过滤仓;231活性炭颗粒;3负离子发生装置;31灭菌腔;32紫外线灭菌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万君筑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万君筑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2205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