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薄壁筒件车削夹具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919185.5 | 申请日: | 2017-07-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569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4 |
| 发明(设计)人: | 余广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麦克奥迪(厦门)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B31/40 | 分类号: | B23B31/40 |
| 代理公司: | 重庆百润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9 | 代理人: | 高姜 |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定心锥套 车削夹具 薄壁筒 夹持部 工装 胀套 装夹 一次性装夹加工 锥面 长度定位装置 本实用新型 车床夹具 车削工装 单一工序 夹具结构 镜像设置 内孔加工 外圆加工 多工序 内胀式 主心轴 薄壁 抱死 拆装 内孔 外圆 拆卸 制作 加工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薄壁筒件车削夹具,属于车床夹具领域,用于解决目前现有许多薄壁车削工装多为单一工序加工,或只有外圆加工,或只有内孔加工,或长度定位装置过于复杂,这些均无法实现内孔与外圆的一次性装夹加工,二次装夹势必造成产品精度不高,效率也不高,且操作不便。或拆装产品不便,有时还需连同工装一起拆卸,效率低;现有内胀式工装容易与工件“抱死”等问题。它包括主心轴、夹持部,夹持部包括两个镜像设置且锥面向内的定心锥套,两个定心锥套之间设有胀套,胀套两端分别套于两个定心锥套锥面外;本技术方案该夹具结构形式简单,易制作、易装夹、易操作,结构形式适用范围较广,可根据需要只要适当调整,即可满足较多工序要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床夹具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薄壁筒件车削夹具。
背景技术
在机加工中,车削较长的薄壁圆筒零件,加工难度大,这类零件的壁厚与它的径向、轴向尺寸相比较,相差悬殊,一般为几十倍甚至上百倍,所以这类零件的刚性较弱,给车削加工带来一定的困难。这类薄壁件,内、外圆的直径差很小,轴向尺寸大于径向尺寸,对孔的圆度、圆柱度、各圆柱表面的同轴度、孔轴线的直线度等都有严格的要求,同时对端面的平面度和端面对孔轴线的垂直度也有严格的要求。
车削时,受振动、切削力,切削热以及重力等因素影响,对零件的尺寸精度及表面粗糙度造成影响,故对工装夹具的设计与制造提出更高的要求。
目前现有许多薄壁车削工装多为单一工序加工,或只有外圆加工,或只有内孔加工,或长度定位装置过于复杂,这些均无法实现内孔与外圆的一次性装夹加工,二次装夹势必造成产品精度不高,效率也不高,且操作不便。或拆装产品不便,有时还需连同工装一起拆卸,效率低。现有内胀式工装容易与工件“抱死”,等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旨在提供了一种以内孔作“精”定位,轴向只需“粗”定位,可以确保一次装夹完成薄壁零件的外圆、两端面以及内孔两头内圆的加工,能精确保证各圆柱面同轴度要求,端面对孔轴线的垂直度要求及端面间的平行度要求;拆装工件时无需连同夹具一起拆卸;胀套能稳定胀紧或松卸,不会造成与产品之间的“抱死”现象的壁筒件车削夹具。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薄壁筒件车削夹具,包括主心轴、夹持部,所述夹持部包括两个镜像设置且锥面向内的定心锥套,所述两个定心锥套之间设有胀套,所述胀套两端分别套于两个定心锥套锥面外;
所述两个定心锥套靠右侧一个中心处与主心轴右端固定连接,所述两个定心锥套靠左侧一个中心处开有通孔,且通过通孔滑动配合于主心轴上,所述主心轴、定心锥套同轴设置,所述主心轴左端旋有用于推动活动定心锥套的螺母。
进一步限定,所述胀套左端面开有若干均匀分布第一凹槽,所述若干第一凹槽均向轴向延伸;所述胀套右端面开有若干均匀分布第二凹槽,所述若干第二凹槽均向轴向延伸;所述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等距间隔设置。
进一步限定,所述主心轴右端设有辅助顶尖,所述辅助顶尖左端插入主心轴右端,所述辅助顶尖右端中心与车床尾座活动顶尖相连接,所述主心轴、辅助顶尖、车床尾座活动顶尖同轴设置。
进一步限定,所述螺母与定心锥套之间设有延伸套,所述延伸套可滑动的套于主心轴上。
进一步限定,所述定心锥套与胀套配合的外锥面采用32°的锥度。
进一步限定,所述胀套外径d与第一凹槽或第二凹槽数量i比值为:当d≤30mm时,i=3;当d>30mm~80mm时,i=4;当d>80mm时,i=6。
进一步限定,所述胀套材料使用65Mn弹簧钢。
进一步限定,所述辅助顶尖左端的外锥面与主心轴1右端的内锥面,使用10°至15°的锥度内外锥面配合,配合长度L与锥面大径D比值为:L/D=1~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麦克奥迪(厦门)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麦克奥迪(厦门)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1918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转向夹持机构
- 下一篇:一种回转支承孔加工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