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态加筋固滨挡墙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16987.0 | 申请日: | 2017-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416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30 |
发明(设计)人: | 江沆;王丽艳;郝凌颖;纪媛;孟怡凯;何建栋;吕晓威;薛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水利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2 | 分类号: | E02D29/02;E02B3/12;A01G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态 加筋固滨 挡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水土保持的加筋土挡墙结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生态加筋固滨挡墙。
背景技术
传统的加筋土结构采用的是织造土工织物或者土工格栅。土工织物的强度低,延伸率高,抗拉模量低,加筋材为土工织物 ( 或土工格栅 ) 属于柔性筋式挡墙。
传统结构只考虑了稳定性,忽略了边坡在生物、环境的要求,地基不均匀沉降是传统结构也较容易破坏。生态格网绿滨护坡结构是一种新型柔性结构,具有很强的适应地基变形能力,特别适合对非稳定边坡进行加固,或者在由于波浪或水流的作用使土边坡发生变形的情况下使用。它不单纯限于新型材料的应用,同时也重视发掘传统人工材料和技术的生态功能的改进,在应用中更多的顾及环境和生物的需求。
目前,公告号为CN20294561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加筋固滨挡墙,它包括由多个装填有天然卵石或碎石的生态格网网箱垒叠而成的墙体;所述墙体背后回填有粒状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格网网箱底部连接有筋带,所述回填粒状材料压住所述筋带。
这种加筋固滨挡墙虽然可以加固河滨的强度,但是多采用天然卵石和碎石填充墙体,不利于在其上种植植被的风景绿化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态加筋固滨挡墙,其具有可以在加筋固滨挡墙上种植植被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生态加筋固滨挡墙,包括由多个装填石料的生态网网箱垒叠而成的阶梯型墙体,所述生态网网箱内朝向河流的一侧设有生态种植区,生态种植区内设有若干垒叠的生态袋,生态袋内填充有种植土,生态袋与石料之间设有聚酯长纤无纺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生态袋具有透水不透土的过滤功能,保证生态袋中的种植土不流失,并且种植土为植被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可以种植风景绿化带,同时植被可以进一步防止水土流失,加强挡墙的强度。聚酯长纤无纺布可以防止生态网网箱中的石料割破生态袋,避免生态袋中的种植土流失。
进一步设置:相邻两层的所述生态网网箱之间设有土工格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土工格栅可以保证相邻两层生态网网箱之间的平整度,防止墙体出现塌陷或者产生裂纹。并且可以支撑生态种植区内的稳定性绿化环境。
进一步设置:所述土工格栅与生态网网箱之间设有尼龙自锁扎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尼龙自锁扎带将土工格栅与生态网网箱连接,加强两者连接的紧固性。同时尼龙自锁扎带耐水耐腐蚀,经久耐用。并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制造成本低。
进一步设置:相邻两层所述生态网网箱交错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生态网网箱交错设置可增加挡墙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进一步设置:所述墙体底部设有粗砂垫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粗砂垫层可提高墙体底面地基的承载力,并减少地基沉降量,防止地基侧向变形,避免墙体倾斜。
进一步设置:所述生态网网箱背向河流一侧设有聚酯长纤无纺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生态网网箱与河坡之间设置聚酯长纤无纺布,可以减少河水透过生态网网箱侵入河坡,保持河坡土壤的干燥,增强整体强度。
进一步设置:所述生态网网箱由生态网网片搭建而成,生态网网片由钢丝网编织而成,钢丝网编织成五铰合状,网孔呈六边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生态网网箱的网孔呈六边形,这样编织成的生态网网片使用材料最少,制造成本更低。
进一步设置:所述相邻的生态网网片之间设有扣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生态网网片之间通过扣环连接,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进一步设置:所述生态网网箱背向河流的一侧连接有拉筋网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筋网面延伸了生态网网箱的范围,并且成本更低,对河坡的加固范围更大。
进一步设置:所述生态网网箱表面涂覆锌-10%铝混合稀土合金镀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生态网网箱的镀铝层使得生态网网箱更加耐腐蚀,延长其使用的耐久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具有很强的适应地基变形能力,特别适合对非稳定边坡进行加固,或者在由于波浪或水流的作用使土边坡发生变形的情况下使用。同时也重视发掘传统人工材料和技术的生态功能的改进,在应用中更多的顾及环境和生物的需求,在河坡表面方便种植更多植被,提高河坡的绿化程度。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水利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市水利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1698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物特征登记设备
- 下一篇:超薄防水指纹模组及移动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