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支持云端多用户远程无线仿真调试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16091.2 | 申请日: | 2017-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220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6 |
发明(设计)人: | 齐东坤;王灿;白鸿钧;李冠军;张明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思维轨道交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H04L29/06;G06F11/36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原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41109 | 代理人: | 张春,李想 |
地址: | 450001 河南省郑州市高新技***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支持 云端 多用户 远程 无线 仿真 调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线仿真调试系统,尤其涉及一种支持云端多用户远程无线仿真调试系统。
背景技术
在嵌入式软件开发过程中,仿真调试用于对嵌入式软件进行单步仿真、打断点、观察变量演变过程等,提高了嵌入式软件的开发效率,节约了设计成本,增强了嵌入式软件验证的广度和深度。目前嵌入式软件仿真调试主要有在线仿真和通过仿真器仿真两种方式,在线仿真是将目标板上的CPU完全集成在开发板上,并在集成的开发板上对嵌入式软件进行仿真调试,该方式是在虚拟的硬件环境中进行;通过仿真器仿真需要将仿真器连接在PC机和目标板的CPU间,并在目标板上直接进行软件的仿真调试,该方式是在真实的硬件环境中进行。
目前的嵌入式软件仿真调试方式主要存在如下弊端:
1)在线仿真方式完全脱离了目标板,无法接近真实硬件环境。通过仿真器仿真方式需要通过线缆将目标板与PC机连接起来,受线缆长度及运用场景限制,无法满足密封箱体、无人机等特定软件仿真的需求。
2)仿真调试用的PC机与待仿真调试硬件间通过线缆连接,受线缆长度限制,两者相距不易太远。
3)仿真调试人员需要与待仿真调试的硬件设备处于同一空间,无法实现通过云端远程方式进行软件仿真。
4)不同仿真调试人员运用同一待仿真调试硬件设备进行软件仿真调试时,应将仿真器连接到自己的PC机上,需插拔仿真器,切换麻烦,效率低,且易造成接口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支持云端多用户远程无线仿真调试系统和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支持云端多用户远程无线仿真调试系统,包括:
仿真调试端,所述仿真调试端包括多个仿真调试客户端;
待仿真调试系统,包括多个待仿真调试目标板;
仿真调试控制系统,用于接收仿真调试端发送的仿真调试命令,根据仿真调试命令匹配待仿真调试的目标板,并负责仿真调试端与待仿真调试系统间信息交互。
每个待仿真调试目标板上均连接有从单元,仿真调试控制系统包括与从单元通信的多个主单元,通过主单元和从单元之间的无线通信,完成仿真调试端与待仿真调试目标板间信息交互。
所述仿真调试控制系统包括与多个仿真调试端通过云端连接的控制服务器,及多个无线仿真器主单元集合,各仿真器主单元通过USB连线与控制服务器连接。
所述主单元包括:
一个控制器Ⅰ;
一个USB接口单元,连接在控制器Ⅰ上,用于和服务器相连;
一个无线收发单元Ⅰ,连接控制器Ⅰ上,用于和从单元进行无线通信;
所述从单元包括:
一个控制器Ⅱ;
一个JTAG/SWD调试接口,连接在控制器Ⅱ上,用于和目标板相连;
一个无线收发单元Ⅱ,连接控制器Ⅱ上,用于和无线收发单元Ⅰ通信连接。
所述主单元还包括:
一个UART调试接口Ⅰ,连接在控制器Ⅰ上;
所述从单元还包括:
一个UART调试接口Ⅱ,连接在控制器Ⅱ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无线仿真器主、从单元通过无线进行通信,主单元连接PC端,从单元直插在目标板的调试口,延长了仿真调试客户端与目标板CPU之间的距离;
(2)能根据需求自动地对无线仿真器主、从单元进行配对,增加了仿真调试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示意图。
图2为主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3为从单元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支持云端多用户远程无线仿真的仿真调试系统。它至少包括仿真调试端、仿真调试控制系统、待仿真调试系统三部分。
仿真调试端包括多个仿真调试客户端,仿真调试客户端用于发送仿真调试命令、跟踪查看软件仿真调试过程;仿真调试客户端可选择使用各种PC机。
待仿真调试系统,包括若干个待仿真调试目标板,每个目标板上均连接有一个无线仿真器从单元,该从单元用于接收仿真调试端发送的仿真调试命令,并在目标板上运行待仿真软件。目标板为待仿真的嵌入式软件运行的硬件环境,无线仿真器从单元与和无线仿真器主单元进行无线通信,交换软件仿真指令;且每个无线仿真器从单元应具备一个唯一的ID。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思维轨道交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河南思维轨道交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1609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辆管理系统
- 下一篇: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教学管理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