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共振式迷宫消音的复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15454.0 | 申请日: | 2017-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381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3 |
发明(设计)人: | 张军;王古超;汤红梅;李宪华;张泽宇;赵义;黎俊楠;张继明;袁翔;陆俊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10K11/16 | 分类号: | G10K11/16;G10K11/162;G10K11/17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200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共振 迷宫 消音 复合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噪声的消音装置,特别适用于一种共振式迷宫消音的复合装置。
背景技术
消音器是允许气流通过,却又能阻止或减小声音传播的一种器件,是消除空气动力性噪声的重要措施。消音器能够阻挡声波的传播,允许气流通过,是控制噪声的有效工具。消音器种类很多,但究其消声机理,又可以把它分为六种主要的类型,即阻性消音器、抗性消音器、阻抗复合式消音器、微穿孔板消音器、小孔消音器和有源消音器。
现有的消音器,大多采用阻抗复合型消声原理。由于结构复杂、重量大、高温氧化吸声填料,高速气流冲击吸声填料,水气渗透吸声填料等原因,消音器很容易出现维修频繁、消声效果差,使用周期短等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共振式迷宫消音的复合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共振式迷宫消音的复合装置,包括噪声频谱测试系统(101)和共振式迷宫消音装置 (102)两部分,共振式迷宫消音装置(102)还包括:消音装置壳体(1),第一扩张腔室(2),第二扩张腔室(3),第三扩张腔室(4),第一圆柱形共振腔室(5),第二圆柱形共振腔室(6),第三圆柱形共振腔室(7),第一消音板(8),第二消音板(9),第三消音板(10),第一支架 (11),第二支架(12),第三支架(13),进气口(14),排气管腔(15);在消音装置壳体(1) 内设有第一消音板(8),第二消音板(9),第三消音板(10);第一圆柱形共振腔室(5)通过第一支架(11)固定在第一扩张腔室(2)内的消音装置壳体(1)的下端;第二圆柱形共振腔室(6)通过第二支架(12)固定在第二扩张腔室(3)内的消音装置壳体(1)的下端;第三圆柱形共振腔室(7)通过第三支架(13)固定在第三扩张腔室(4)内的消音装置壳体 (1)的下端;所述噪声频谱测试系统(101)包括噪声源(50)、声级计(51)、高速数据采集卡NI(52)、计算机(53)、噪声的时域图(54)、噪声的频域图(55);其特征在于:声级计(51)与高速数据采集卡NI(52)采用电性连接,高速数据采集卡NI(52)与计算机(53) 采用电性连接;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利用三个扩张腔室、三个共振室进行抗性吸音,利用吸音材料进行阻性吸音,当声波进入到第一扩张腔室(2),第二扩张腔室(3),第三扩张腔室(4)时,因为声阻抗的突然变化,使得一部分频率的噪声被衰减,一部分声能反射回声源,当噪声进入第一圆柱形共振腔室(5),第二圆柱形共振腔室(6),第三圆柱形共振腔室(7)时,噪声气体中的与第一圆柱形共振腔室(5)、第二圆柱形共振腔室(6)、第三圆柱形共振腔室(7)共振频率相同的噪声因共振发热而衰减,从而达到了消声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共振式迷宫消音装置原理图,图2为噪声频谱测试系统,图3为噪声的频域图,图4为共振式迷宫消音装置的结构简图。
1.消音装置壳体、2.第一扩张腔室、3.第二扩张腔室、4.第三扩张腔室5、第一圆柱形共振腔室、6.第二圆柱形共振腔室、7.第三圆柱形共振腔室、8.第一消音板、9.第二消音板、10.第三消音板、11.第一支架、12.第二支架、13.第三支架(13)、14.进气口、 15.排气管腔;50.噪声源、51.声级计、52.高速数据采集卡NI、53.计算机、54.噪声的时域图、55.噪声的频域图、101.噪声频谱测试系统和102.管道噪声气体消音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1545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