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中央空调控制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14744.3 | 申请日: | 2017-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143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0 |
发明(设计)人: | 曾生辉;王高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天创同工大数据应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1/88 | 分类号: | F24F11/88 |
代理公司: | 广东中亿律师事务所44277 | 代理人: | 杜海江 |
地址: | 528400 广东省中山市东区富湾南路起湾***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央空调 控制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央空调,特别是一种中央空调控制器。
背景技术
中央空调控制器的功能包括采集主机工作状态、通风管道通风状况、空间环境的空气质量参数等数据,然后发送给服务器处理,虽然目前的中央空调控制器越来越智能化,但却忽略了对控制系统内部电路的保护,这将会缩短控制器内各个部件的使用寿命,同时也会严重影响控制器的性能,造成采集到的数据存在着较大的误差,可靠性和稳定性较差。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对控制器内部电路保护更为全面的中央空调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中央空调控制器,包括主控电路,所述主控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外部传感器,输出端连接有继电器输出电路、保护电路、通讯接口和存储模块,所述外部传感器与主控电路之间设置有隔离电路;上述电路由供电电路提供工作电源。
所述供电电路包括电源芯片U4、接插板P1、电阻R56、压敏电阻MOV1、二极管D1、二极管D3、保险丝F1、电感L1、电容C12、电容C13、电容C59、极性电容C10和极性电容C11;所述接插板P1的1、2引脚接地,3、4引脚共接后接24V电源;所述电源芯片的ON/OFF引脚和GND引脚接地;所述极性电容C10正极接所述电源芯片的IN引脚,负极接地;所述电容R12的一端接所述24V电源,另一端接地;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接所述24V电源与所述电容C12的节点,正极分两路,一路通过所述压敏电阻MOV1接地,另一路通过所述保险丝F1接所述接插板P1的3、4引脚与24V电源的节点;所述电源芯片U4的OUT引脚分三路,一路依次通过所述电阻R56和电容C59接地,另一路通过所述二极管D1接地,第三路与电感L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分三路,一路通过所述电容C13接地,另一路通过所述极性电容C11接地,第三路依次通过依次串联的发光二极管D2和电阻R1接地,并在所述电感L1和所述极性电容C11的节点连接有5V电源。
所述保护电路包括数据加密电路和光耦隔离电路;所述数据加密电路包括加密板U17、电阻R57和电阻R58;所述加密板U17总共有8个引脚,其中,4引脚接地,所述电阻R57一端接所述加密板U17的6引脚,另一端接所述5V电源;所述电阻R58一端接所述加密板U17的5引脚,另一端接所述5V电源;所述加密板U17的8引脚接所述电阻R57和5V电源之间的节点,所述加密板U17的其余引脚悬空;所述光耦隔离电路包括光电耦合器U16、接插器P6、电阻R30、电阻R31、电阻R33、电阻R34、电阻R35、电阻R36、电阻R38、电阻R39、电阻R40、电阻R41、电阻R43、电阻R44、电阻R45、电阻R46、电阻R48、电阻R49、电阻R50、电阻R52、电阻R54、电阻R55、发光二极管D11、发光二极管D12、发光二极管D13、发光二极管D14、NPN型的三极管Q3、NPN型的三极管Q4、NPN型的三极管Q5和NPN型的三极管Q6;所述电阻R35一端与所述发光二极管D11的正极连接,另一端连接所述5V电源,所述发光二极管D11的负极接所述光电耦合器U16的16引脚;所述电阻R40的一端与所述发光二极管D12的正极连接,另一端连接所述5V电源,所述发光二极管D12的负极接所述光电耦合器U16的14引脚;所述电阻R45的一端与所述发光二极管D13的正极连接,另一端接所述5V电源,所述发光二极管D13负极接所述光电耦合器U16的12引脚;所述电阻R50的一端与所述发光二极管D14的正极连接,另一端连接所述5V电源,所述发光二极管D14负极接所述光电耦合器U16的10引脚;所述光电耦合器U16的15引脚、13引脚、11引脚、9引脚接地;所述光电耦合器U16的16引脚与所述发光二极管D11之间的节点连接有引脚KIN1,所述引脚KIN1与主控芯片的19引脚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U16的14引脚与所述发光二极管D12之间的节点连接有引脚KIN2,所述引脚KIN2与所述主控芯片的20引脚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U16的12引脚与所述发光二极管D13之间的节点连接有引脚KIN3,所述引脚KIN3与所述主控芯片的21引脚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U16的10引脚与所述发光二极管D14之间的节点连接有引脚KIN4,所述引脚KIN4与所述主控芯片的22引脚连接;所述电阻R34一端接所述光电耦合器U16的1引脚,另一端接5V电源;所述电阻R39一端接所述光电耦合器U16的3引脚,另一端接5V电源;所述电阻R44一端接所述光电耦合器U16的5引脚,另一端接5V电源;所述电阻R49一端接所述光电耦合器U16的7引脚,另一端接5V电源;所述NPN型的三极管Q3的c极接所述光电耦合器U16的2引脚,所述NPN型的三极管Q3的e极接地,所述电阻R33一端接所述NPN型的三极管Q3的b极,另一端接所述接插器P6的5引脚;所述NPN型的三极管Q4的c极接所述光电耦合器U16的4引脚,所述NPN型的三极管Q4的e极接地,所述电阻R38一端接所述NPN型的三极管Q4的b极,另一端接所述接插器P6的6引脚,所述NPN型的三极管Q5的c极接所述光电耦合器U16的6引脚,所述NPN型的三极管Q5的e极接地,所述电阻R43一端接所述NPN型的三极管Q5的b极,另一端接所述接插器P6的7引脚;所述NPN型的三极管Q6的c极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U16的8引脚,所述NPN型的三极管Q6的e极接地,所述电阻R48一端接在所述NPN型的三极管Q6的b极,另一端接所述接插器P6的8引脚;所述电阻R36一端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U16的1引脚,另一端接所述光电耦合器U16的2引脚与所述NPN型的三极管Q3的c极的节点;所述电阻R41一端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U16的3引脚,另一端接所述光电耦合器U16的4引脚与所述NPN型的三极管Q4的c极的节点;所述电阻R46一端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U16的5引脚,另一端接所述光电耦合器U16的6引脚与所述NPN型的三极管Q5的c极的节点;所述电阻R52一端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U16的7引脚,另一端接所述光电耦合器U16的8引脚与所述NPN型三极管Q6的c极的节点;所述电阻R30一端接所述接插器P6的5引脚与所述电阻R33的节点,另一端接5V电源;所述电阻R31一端接所述接插器P6的6引脚与所述电阻R38的节点,另一端接5V电源;所述电阻R54一端接所述NPN型的三极管Q5的b极与所述电阻R43的节点,另一端接5V电源;所述电阻R55一端接所述NPN型的三极管Q6的b极与所述电阻R48的节点,另一端接5V电源;所述接插器P6的1引脚、2引脚、3引脚和4引脚均接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天创同工大数据应用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天创同工大数据应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1474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学校空调自动控制装置
- 下一篇:一种智能温度PID控制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