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座椅的头枕以及座椅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913455.1 | 申请日: | 2017-07-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540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2 |
| 发明(设计)人: | 谌文娟;周建明;段兴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N2/803 | 分类号: | B60N2/803 |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01 | 代理人: | 黄德海 |
| 地址: | 102606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座椅 以及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座椅的头枕以及具有该座椅的头枕的座椅。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现有的座椅一体式头枕设计中,背环形孔轻量化装饰造型会产生面套包覆褶皱,从而会导致外观不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座椅的头枕,该座椅的头枕能够改善环形孔造型采用面套包覆后的褶皱外观不良问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座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头枕包括:头枕本体和装饰盖,所述头枕本体设置有环形孔,所述装饰盖安装在所述环形孔处且围绕所述环形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头枕,通过设置装饰盖和环形孔,能够起到对座椅背部单调造型起到很好的装饰点缀作用,也能够改善环形孔造型采用面套包覆后的褶皱外观不良问题,而且,该座椅的头枕能够实现座椅靠背轻量化,使座椅整体不显笨重,从而可以提升整体协调性和整体感知质量,同时,也能够减少零件数量和装配操作步骤,从而可以节约成本和工时,也可以方便工人安装。
可选地,所述头枕本体包括:头枕杆和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安装在所述头枕杆上且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环形孔包括所述第一通孔,所述装饰盖安装在所述安装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头枕本体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安装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装饰盖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环形孔包括所述第二通孔。
具体地,所述底座和所述安装板之间设置有第一卡接结构,所述底座和所述装饰盖之间设置有第二卡接结构。
可选地,所述第一卡接结构包括:第一卡扣和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扣和所述第一卡槽中的一个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且另一个设置在所述底座上。
进一步地,头枕还包括:紧固件,所述紧固件穿过所述安装板固定在所述底座上。
具体地,所述第二卡接结构包括:第二卡扣和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扣和所述第二卡槽中的一个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且另一个设置在所述装饰盖上。
可选地,所述装饰盖包括:第一装饰部和第二装饰部,所述第一装饰部围绕在所述环形孔内部,所述第二装饰部围绕在所述环形孔外部且贴靠所述头枕本体。
进一步地,所述装饰盖为塑料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座椅,包括上述实施例的座椅的头枕,座椅的头枕安装设置在座椅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头枕本体的骨架总成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头枕本体、底座以及装饰盖的装配流程图;
图3是装饰盖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头枕10;
头枕本体1;头枕杆11;安装板12;第一通孔21;第二通孔22;装饰盖3;第一装饰部31;第二装饰部32;底座4;第一卡扣51;第一卡槽52;第二卡扣61;第二卡槽62;紧固件7;螺钉孔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3详细描述一下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座椅的头枕10。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头枕10包括:头枕本体1和装饰盖3,头枕本体1设置有环形孔,装饰盖3安装在环形孔处,而且装饰盖围绕环形孔,换言之,装饰盖3围绕环形孔设置安装,由于头枕本体1的外侧是由面套包裹起来的,而且,在头枕10的上部还设置有轻量化装饰的环形孔造型,这样能够实现座椅靠背轻量化,当把装饰盖3安装在环形孔处时,装饰盖3能够将头枕10轻量化装饰造型产生的面套包覆褶皱盖住,并且,装饰盖3可以是一件注塑成型,这样可以有效简化结构,从而可以减少零件数量和装配操作步骤。
由此,通过设置装饰盖3和环形孔,能够起到对座椅背部单调造型起到很好的装饰点缀作用,也能够改善环形孔造型采用面套包覆后的褶皱外观不良问题,而且,该头枕10能够实现座椅靠背轻量化,使座椅整体不显笨重,从而可以提升整体协调性和整体感知质量,同时,也能够减少零件数量和装配操作步骤,从而可以节约成本和工时,也可以方便工人安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1345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