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球面塑料环的高度通止规治具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12932.2 | 申请日: | 2017-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662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2 |
发明(设计)人: | 刘亚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工业园区协利塑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3/34 | 分类号: | G01B3/34;G01B5/06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32102 | 代理人: | 姚姣阳 |
地址: | 215122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球面 塑料 高度 通止规治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治具设计,尤其涉及一种针对球面塑料环高度检测所用的通止规治具。
背景技术
注塑工艺是一种能满足各种非标异形件加工生产的优选工艺,较之于传统切削、冲铣加工作业方式,具有一次成型、可规模化生产的显著优势。而且塑料制品通过原料配方的调整,成型件的性能参数具有可定制性。也因此可以取代某些金属零件,降低整体装配的重量。
塑胶制品的形状根据应用所需具有不胜枚举的形状、结构;而本实用新型治具所要针对进行规格参数检测的注塑成品是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球面塑料环1。该注塑成型件是工业管路铺设所用轴承中的重要构件之一,要求该球面塑料环1的成品满足多方面的参数精度要求,包括窄口的内径N、宽口的外径W、高度H以及内弧面和圆度S等多方面满足工艺和轴承总装之需。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球面塑料环的高度通止规治具,以改善成品良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将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一种球面塑料环的高度通止规治具,用于检验球面塑料环高度,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通止规治具由两块平行且隔空装接的刚性板构成,其中一块刚性板等厚且表面平直,另一块刚性板具有界限分明的两种厚度,两块刚性板之间的第一间隙对应球面塑料环标准高度的上限规格、第二间隙对应球面塑料环标准高度的下限规格。
进一步地,两块刚性板的底部相接固定,所述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恒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的深度大于球面塑料环的外环半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在对应球面塑料环插入其中的边缘设为倒角或圆角。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高度通止规治具,其有益效果体现在:通过设置两种距离规格的间隙,对球面塑料环的成品进行高度检测,在允许的规格误差范围内可以通止立辨,极大地提高了球面塑料环成品高度的检测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球面塑料环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球面塑料环的轴剖结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高度通止规治具一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高度通止规治具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便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述,以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掌握。
针对前述该球面塑料环的成品需满足多方面的参数精度要求,本实用新型设计者经创造性研发,针对其中高度一项提出了一种通止规治具,以高效的通止检测快速筛检不良品,提高成品品质和轴承总装的性能稳定性。
如图3和图4所示,该高度通止规治具2由两块平行且隔空装接的刚性板构成,其中一块刚性板21等厚且表面平直,另一块刚性板22具有界限分明的两种厚度,两块刚性板之间的第一间隙23对应球面塑料环标准高度的上限规格AA、第二间隙24对应球面塑料环标准高度的下限规格BB。于实际检测时,当球面塑料环的高度H超出上限规格AA时,两侧均无法通过;当球面塑料环的高度H在上限规格AA和下限规格BB之间时,仅宽幅侧可通过,而窄幅处被卡住无法通过或需要蛮力推进方可通过;当球面塑料环的高度H未达下限规格BB时,则两侧均轻易通过,由此可以判定球面塑料环的成品高度过小,属不良品需被筛检。
从更细化的技术方案来看,该两块刚性板的底部相接固定,由此则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恒定,不会因检测作业发生间距变化。而且,该第一间隙23和第二间隙24的深度D均大于球面塑料环的外环半径。由此便于待检的球面塑料环可轻松深入间隙之中,仅需稍微转动即可完成周向任意处高度符合规格所需,检测效率提升显著。
此外,该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在对应球面塑料环插入其中的边缘还设为倒角25或圆角。同样也是方便待检测物件的导向深入其中进行检测。
综上所述可见,应用本实用新型的高度通止规治具,其具有较为显著的有益效果,具体体现在:通过设置两种距离规格的间隙,对球面塑料环的成品进行高度检测,在允许的规格误差范围内可以通止立辨,极大地提高了球面塑料环成品高度的检测效率。
本实用新型尚有多种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所有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工业园区协利塑胶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工业园区协利塑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129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数显千分表
- 下一篇:一种汽车遮阳板总成检验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