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12394.7 | 申请日: | 2017-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387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发明(设计)人: | 尹伟健;周厚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贝伦迪线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46 | 分类号: | H01R13/46;H01R13/40;H01R13/52;H01R4/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政联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9 | 代理人: | 曹军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接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接器,其包括电路板、连接在电路板上的线束、通过注塑工艺设置在电路板外部的第一注塑体、套设在第一注塑体外部的金属壳体、通过注塑工艺在金属壳体外部形成的第二注塑体以及通过注塑工艺在第二注塑体外部形成的第三注塑体,金属壳体包括上盖和与上盖卡合的下盖。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上盖和下盖卡合式设计的金属壳体套设在线束和电路板外部以屏蔽电磁干扰和抗震,安装方便,采用低压注塑工艺三次注塑,套设在线束和电路板外部以及封闭注塑体上的顶针工艺孔,防水上无死角,防水效果好,且低压注塑材料流动性好,黏附性强,对震动、高温环境抗性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接口连接器领域,特别的,涉及一种线束连接器。
背景技术
连接器是连接线束电流的桥梁,现在通用的连接器一般采用注塑方式形成注塑体进行防水,但是注塑体上一般留有顶针工艺孔,有时还会有气泡,水容易从顶针工艺孔和气泡中渗入连接器引起短路,防水效果上存在死角,同时为了屏蔽电磁干扰采用在电路板外面包铜箔再锡焊的方法,安装起来比较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提供一种连接器,具有良好的防水能力,且安装方便。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要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连接器包括电路板、连接在所述电路板上的线束、通过注塑工艺在所述电路板外部形成的第一注塑体、套设在所述第一注塑体外部的金属壳体、通过注塑工艺在所述金属壳体外部形成的第二注塑体以及通过注塑工艺在所述第二注塑体外部形成的第三注塑体。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壳体包括上盖和与所述上盖卡合的下盖。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壳体为铜壳。
进一步地,所述线束远离所述电路板的一端穿出所述第三注塑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器采用上盖和下盖卡合式金属壳体套设在线束和电路板外部屏蔽电磁干扰和抗震,替代原线束和电路板外部包铜箔再锡焊的工艺,安装方便,提高效率,并且采用低压注塑工艺进行三次注塑,封闭注塑体上的气泡或顶针工艺孔,防水上无死角,防水效果最佳,同时低压注塑材料流动性好,黏附性强,对震动、高温环境抗性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连接器的主视图;
图3是图2所示的连接器中沿A-A的剖视图;
图4是图1所示的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中:1、电路板;2、线束;21、第一导线;22、第二导线;23;第三导线;3、第一注塑体;4、金属壳体;41、上盖;42、下盖;5、第二注塑体;6、第三注塑体;7、顶针工艺孔。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此图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电路板1和连接在电路板1上的线束2、通过注塑工艺在电路板1外部形成的第一注塑体3、套设在第一注塑体3外部的金属壳体4、通过注塑工艺在金属壳体4外部形成的第二注塑体5以及通过注塑工艺在第二注塑体5外部形成的第三注塑体6。
请参阅图2,本实施方式中,线束2包括第一导线21、第二导线22和第三导线23,可以理解地,在其他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导线还可以只有一根或两根或三根以上,用户可根据需要自行设置。另外,每一根导线通过焊接方式连接在电路板1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贝伦迪线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常州贝伦迪线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1239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图像采集识别控制系统
- 下一篇:空调器室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