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干旱地区绿化改造的地膜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10996.9 | 申请日: | 2017-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227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3 |
发明(设计)人: | 夏建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田原景观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3/02 | 分类号: | A01G1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66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干旱 地区 绿化 改造 地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膜,尤其是一种适用于干旱地区绿化改造的地膜。
背景技术
在我国北方存在低温、干旱的自然气候条件。在绿化植被覆膜薯栽培过程中普遍使用的是白色地膜(无色广谱地膜),但是随着黑色地膜的出现和生产中的应用,人们普遍发现黑色地膜较白色地膜具有更好的除草性能,大大降低了劳动作业成本,但是黑色地膜却存在增温慢、透光性差,不利出植株出苗,出苗后得不到光合作用而黄化致死等缺点。
另外随着塑料行业的发展,地膜价格越来越便宜,且出现了可降解地膜,而现在农业从业人员的人工成本越来越高,许多地膜已经缺乏回收利用的必要。干燥地区的地膜由于气候原因导致降解速度较慢,如果不进行人工收膜又可能阻碍植株出苗。故急需一种不阻碍出苗又不需要人工回收的地膜。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针对干燥气候便于植株出苗且无需回收的地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适用于干旱地区绿化改造的地膜,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黑色地膜、透明地膜(俗称“白色地膜”)、漏斗膜和挡片,所述透明地膜作用两侧连接有黑色地膜,所述透明地膜的顶面通过胶水层粘附有若干漏斗膜,所述漏斗膜为透明地膜材料修剪成弧形环状并采用胶水层黏合成的漏斗状物体,所述漏斗膜的内壁连接有挡片,所述挡片为透明地膜材料修剪而成的椭圆膜片,所述挡片的一侧通过胶水层黏贴在漏斗膜的内壁。
进一步地,所述挡片包括左挡片和右挡片,所述左挡片的左端通过胶水层黏贴在漏斗膜的内壁左侧,所述右挡片的右端通过胶水层黏贴在漏斗膜的内壁右侧,所述左挡片搭在右挡片顶面。
进一步地,所述左挡片或者右挡片的宽度均大于漏斗膜底端端面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黑色地膜、透明地膜、漏斗膜和挡片材质均为生物可降解膜。具体来说采用的是金伯利-克拉克环球有限公司公开的生物可降解膜,申请号为201180035404.9。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和工作原理:
覆膜后往漏斗膜底部注入少量的砂糖粉末。由于干燥地区降雨稀少,漏斗膜只能在夜里将降霜、露水等少量水分收集到底部,由于两片挡片的覆盖,漏斗膜内形成了一个保温保湿的细菌滋生场所,受到细菌活跃生长的影响,透明地膜位于漏斗膜底端的位置上大约只需要2个月就会崩解,植株向上生长的天性使得植株很快就会从崩解的小孔伸出并不断撑开地膜。
由于整个地膜均为可降解塑料膜,只要保证植株会自动撑开地膜就可以省却了人工收膜的过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黑色地膜的中间设置透明地膜,保证植株不往两侧覆膜伸展,可以使得植株生长的更加整齐一致,另外通过漏斗膜的作用,使得透明地膜顶面具有若干个定时崩解的位点,便于植株撑开地膜,有效减轻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漏斗膜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漏斗膜的仰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黑色地膜和透明地膜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1、黑色地膜;2、透明地膜;3、漏斗膜;4、挡片;31、底端;41、右挡片;42、左挡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4所示,一种适用于干旱地区绿化改造的地膜,它包括黑色地膜1、透明地膜2(俗称“白色地膜”)、漏斗膜3和挡片4,所述透明地膜2作用两侧连接有黑色地膜1,所述透明地膜2的顶面通过胶水层粘附有若干漏斗膜3,所述漏斗膜3为透明地膜材料修剪成弧形环状并采用胶水层黏合成的漏斗状物体,所述漏斗膜3的内壁连接有挡片4,所述挡片4为透明地膜材料修剪而成的椭圆膜片,所述挡片4的一侧通过胶水层黏贴在漏斗膜3的内壁。
如图2所示,所述挡片4包括左挡片42和右挡片41,所述左挡片42的左端通过胶水层黏贴在漏斗膜3的内壁左侧,所述右挡片41的右端通过胶水层黏贴在漏斗膜3的内壁右侧,所述左挡片42搭在右挡片41顶面。
如图3所示,所述左挡片42或者右挡片41的宽度均大于漏斗膜3底端31端面的直径。
所述黑色地膜1、透明地膜2、漏斗膜3和挡片4材质均为生物可降解膜。
本实施例的生产过程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田原景观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广州田原景观设计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1099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药液凃茎防治农作物病虫的装置
- 下一篇:一种手持幼果套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