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处理污水的AAO生化处理池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910401.X | 申请日: | 2017-07-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868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9 |
| 发明(设计)人: | 张华;王昭峰;王保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迈邦(北京)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C02F9/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35 | 代理人: | 郭栋梁 |
| 地址: | 100024 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低氧曝气区 沉淀区 缺氧区 厌氧区 生化处理池 污泥回流通道 反硝化 污泥 污水 本实用新型 反硝化脱氮 抗冲击力 脱氮除磷 脱氮效率 一体设置 运行流程 硝态氮 有机物 池体 降解 脱氮 硝化 厌氧 去除 能耗 清水 节约 积累 申请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处理污水的AAO生化处理池,包括一体设置的厌氧区、缺氧区、低氧曝气区和沉淀区,厌氧区与缺氧区相邻,缺氧区与低氧曝气区相邻,低氧曝气区与沉淀区相邻,沉淀区与厌氧区之间设置有污泥回流通道;污水依次在厌氧区内进行反硝化脱氮、在缺氧区进行反硝化反应、在低氧曝气区进行脱氮除磷、降解COD,再进入沉淀区进行污泥与清水的分离,污泥经污泥回流通道回流至厌氧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化处理池,在单一池体实现硝化和反硝化的同步进行,有效完成对有机物的彻底去除,该系统不仅简化了系统脱氮的运行流程,节约了能耗,降低了对碳源的需求,提高了脱氮效率,同时也避免了由于硝态氮积累带来的不利影响,具有抗冲击力强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公开一般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处理污水的AAO生化处理池。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水资源紧缺的问题日益严重,水将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人们也越来越重视水处理技术的开发和改进。
污水生物处理工艺是污水处理工艺中比较特殊的一种,又称为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是一种依靠活性污泥中微生物为工作主体去除污水中氮、磷等污染物的方法,可分为好氧法和厌氧法等。
AAO工艺法又称A2O法,是英文Anaerobic-Anoxic-Oxic第一个字母的简称(厌氧-缺氧-好氧法),是一种常用的污水处理工艺,可用于二级污水处理或三级污水处理,以及中水回用,具有良好的脱氮脱磷效果。
传统AAO法存在的问题:
1.AAO工艺很难同时取得好的脱氮除磷的效果;
2.污泥循环比小,稳定性差;
3.要将污水处理到符合标准,污水的停留时间长,处理效率低。
以及,现有技术中以AAO法为去除原理的污水处理系统有多种池型结构,大多都存在投资高、能耗高、占地面积大,抗冲击能力弱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处理污水的AAO生化处理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处理污水的AAO生化处理池,包括一体设置的厌氧区、缺氧区、低氧曝气区和沉淀区,所述厌氧区、所述缺氧区和所述低氧曝气区依次相邻设置且分别通过中间隔墙隔开,所述中间隔墙上设置有水流通道;所述厌氧区、所述缺氧区、所述低氧曝气区均与所述沉淀区相邻设置,所述厌氧区、所述缺氧区、所述低氧曝气区与所述沉淀区的相邻端设置有布水墙,该布水墙上设置有连通所述低氧曝气区与所述沉淀区的布水孔;所述沉淀区与所述厌氧区之间还设置有污泥回流通道。
优选的,所述厌氧区、所述缺氧区、所述低氧曝气区依次相邻且平行设置,所述沉淀区设置于所述低氧曝气区的一端,所述沉淀区的宽度等于所述厌氧区、所述缺氧区和所述低氧曝气区三者的宽度总和;
所述厌氧区上设有污水进口,所述污水进口设置在所述厌氧区远离所述沉淀区的半侧,所述厌氧区与所述缺氧区之间的水流通道设置于该两者远离所述污水进口的一端。
优选的,所述缺氧区通过第一隔墙分为第一缺氧区和第二缺氧区,所述第一缺氧区与所述厌氧区相邻,且远离所述低氧曝气区;所述第二缺氧区与所述低氧曝气区相邻,且远离所述厌氧区;所述第一隔墙两端分别设置有水流通道;所述缺氧区与所述低氧曝气区之间的水流通道设置于该两者远离所述污水进口的一端;所述厌氧区和所述缺氧区之间的水流通道和所述缺氧区与所述低氧曝气区之间的水流通道均正对于所述第一隔墙。
优选的,在所述厌氧区内设有推流搅拌器;
和/或,至少在所述第一缺氧区远离所述污水进口的一端以及在所述第二缺氧区靠近所述污水进口的一端均设置有推流搅拌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迈邦(北京)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未经迈邦(北京)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1040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