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载式建筑3D打印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07358.1 | 申请日: | 2017-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727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3 |
发明(设计)人: | 张楠;张涛;霍亮;李国友;蔺喜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建柏利工程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64/20 | 分类号: | B29C64/20;B29C64/321;B60P3/00;B33Y30/00;B33Y40/00;B33Y1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004 | 代理人: | 宋元松,朱丽岩 |
地址: | 10003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载 建筑 打印 设备 | ||
1.一种车载式建筑3D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运输搅拌系统(5)和一对垂直伸缩立柱(2),所述的垂直伸缩立柱(2)之间安装有伸缩式横梁(3),伸缩式横梁(3)上装配有可沿伸缩式横梁(3)滑动的伸缩式挤料打印头(4),且伸缩式横梁(3)可相对于垂直伸缩立柱(2)旋转;所述的运输搅拌系统(5)中设置有第一滑轨(5.6),所述的一对垂直伸缩立柱(2)中,其中一个垂直伸缩立柱(2)的底部装配在所述的第一滑轨(5.6)上,另一个垂直伸缩立柱(2)的底部装配在一个横向折叠轨道(1)上,在横向折叠轨道(1)的底部安装有底盘动力装置(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式建筑3D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运输搅拌系统(5)包括运输车(5.5),运输车(5.5)上设置有搅拌装置(5.4)以及多个材料存储箱(5.2),材料存储箱(5.2)通过分料器(5.3)连接搅拌装置(5.4);所述的搅拌装置(5.4)上设置有伸缩式的输料管(5.1),所述的第一滑轨(5.6)位于搅拌装置(5.4)的一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式建筑3D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向折叠轨道(1)包括多个活动式连接的轨道架(1.1),其中相邻的轨道架(1.1)的端面为相互配合的斜面(1.7),且在每个轨道架(1.1)的端面中设置有安装槽(1.5);所述的相邻的轨道架(1.1)之间通过第一液压装置(1.2)和第二液压装置(1.3)连接,其中第一液压装置(1.2)安装在相邻的轨道架(1.1)的侧面,第二液压装置(1.3)位于相邻的轨道架(1.1)端面的安装槽(1.5)中;所述的轨道架(1.1)上设置有第三滑轨(1.6),当所述的横向折叠轨道(1)展开后,所有的轨道架(1.1)上的第三滑轨(1.6)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式建筑3D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轨道架(1.1)的底部设置有脚支撑(1.4)。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式建筑3D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伸缩式横梁(3)包括多层依次套装的梁架(3.1)、轨道板(3.2)和内置双向的分级油缸(3.7),每个梁架(3.1)的上表面均开设有通槽,使每个梁架(3.1)的横截面为“凹”形结构;所述的每个梁架(3.1)的通槽的端部均铰接有轨道板(3.2),轨道板(3.2)上设置有第二滑轨(3.3);所述的每个梁架(3.1)的端部均设置有轨道支撑架(3.6);所述分级油缸(3.7)两端固定在梁架(3.1)两顶端,通过液压伸缩实现横梁的伸缩。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载式建筑3D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层依次套装的梁架(3.1)中,每一层梁架(3.1)均可以相对于上一层梁架(3.1)沿轴向滑动;所述的梁架(3.1)之间通过内凸块(3.4)和内滑槽(3.5)进行配合。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式建筑3D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伸缩式挤料打印头(4)包括储料箱(4.1),储料箱(4.1)中设置有与储料箱(4.1)不连通的滑腔(4.6),滑腔(4.6)的侧壁上设置有轨道滑块(4.2);所述的储料箱(4.1)的下端贯连有伸缩式多级空心管(4.3);其中在第一级空心管中设置有螺旋推进器(4.4),螺旋推进器(4.4)由安装在滑腔(4.6)中的电机(4.5)驱动;伸缩式多级空心管(4.3)由两级液压泵(4.7)提高伸缩动力。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载式建筑3D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料箱(4.1)与滑腔(4.6)之间形成下料通道,下料通道的内径沿靠近伸缩式多级空心管(4.3)的方向减小。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式建筑3D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盘动力装置(6)包括支撑底盘,支撑底盘的底部设置有车轮、驱动机构以及液压支撑作动器;支撑底盘通过旋转转盘与所述的横向折叠轨道(1)的底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建柏利工程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建柏利工程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07358.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