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在建高层大跨度外架连墙件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906249.8 | 申请日: | 2017-07-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534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5 |
| 发明(设计)人: | 陈玮;刘文吉;杜耀进;崔荣苗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G5/04 | 分类号: | E04G5/04 |
| 代理公司: | 杭州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单燕君;黎双华 |
| 地址: | 310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构造柱 连墙件 连系梁 浇筑 二次结构 大跨度 外架 建筑施工技术 本实用新型 间距设置 跨度方向 外墙部位 外墙渗漏 原则设置 可回收 框架梁 外立面 等距 高层 工作量 分段 图纸 修补 施工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在建高层大跨度外架连墙件施工方法,配合建施图纸在外墙部位设置二次结构梁和柱,二次结构梁和柱包括构造柱和连系梁;先设置构造柱,构造柱沿梁跨度方向等距均分设置,构造柱间距小于等于5米;并在高度方向沿层高均分设置连系梁,连系梁间距小于等于4米;构造柱的浇筑方式为分段浇筑,且每次先浇筑至连系梁顶,最终浇至框架梁底;将连墙件固定安装,具体按2步2跨间距设置,即连墙件作用面积3*3.6m的原则设置。本方法采用的所有的连墙件材料均可回收,降低了成本,同时也极大的减少了外立面二次修补的工作量且降低外墙渗漏隐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在建高层大跨度外架连墙件。
背景技术
近年来,国内公共建筑对自身内部开间净深要求逐步增加,越来越多建筑单层层高超过8m,主体框架跨度超过10m,且部分建筑造型独特,对外脚手架连墙件的设置增加很多难度,且此类建筑在砌筑墙体时均需按规范要求设置构造柱及连系梁。
连墙件是指通过与可靠固定端连接来加强其他结构的稳定性的构件,在建筑工程中用于将脚手架架体与建筑主体结构连接,能够传递拉力和压力的构件。采用连墙件实现的附壁联结,对于加强脚手架的整体稳定性,提高其稳定承载能力和避免出现倾倒或坍塌等重大事故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次结构是在一次结构即主体结构的承重构件部分施工完毕以后才施工的,在框架、剪力墙、框剪工程中的一些非承重的砼结构,如构造柱、连系梁、过梁等一些在装饰前需要完成的部分。
目前新建工程的外架连墙件多为结构外围梁顶面中部预埋钢管;二次结构为砌体完成后浇筑。采用的常规施工法存在如下缺陷:
1、连墙件采用在结构外围梁顶面中部预埋钢管,外墙砌体及内外装饰需要二次修复,工作量较大且有渗漏隐患。
2、二次结构在砌体完成后施工,需要扎钢筋,支模,浇筑,拆模等一系列工序,容易破坏原有砌体,造成砌体松动、开裂、外墙渗水等情况,且影响后续砌体施工,工期拉长。
因此,迫切需要寻找一种建高层大跨度外架连墙件施工过程既能确保架体稳定、又能工艺简便、节约工期、节省成本的连墙件施工方法。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在建高层大跨度外架连墙件。
为了达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在建高层大跨度外架连墙件施工方法,
配合建施图纸在外墙部位设置二次结构梁和柱,二次结构梁和柱包括构造柱和连系梁;
先设置构造柱,构造柱沿梁跨度方向等距均分设置,构造柱间距小于等于5米;
并在高度方向沿层高均分设置连系梁,连系梁间距小于等于4米;
构造柱的浇筑方式为分段浇筑,且每次先浇筑至连系梁顶,最终浇至框架梁底;
将连墙件固定安装,具体按2步2跨间距设置,即连墙件作用面积3*3.6m的原则设置。
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构造柱间距为3-4.5米。
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连系梁间距为3.5-4米。
作为优选的方案,适用于层高大于8米,跨度大于10米。
作为优选的方案,具体为在上述的二次结构梁或柱外侧成孔4Φ14,并采用4Φ12机械螺栓固定10×100×100mm后置式钢板。
作为优选的方案,将后置式钢板与Φ48.3×3.6连墙件钢管端头截面单侧满焊连接作为外架连墙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浙江省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0624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施工稳定装置
- 下一篇:悬挑平台阳角转向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