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精度数控内孔锥面加工磨床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04670.5 | 申请日: | 2017-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480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5 |
发明(设计)人: | 赵志刚;马宪鸿;汪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协志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5/48 | 分类号: | B24B5/48;B24B5/14;B24B5/35;B24B47/20;B24B5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房德权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藏***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斜度 进给装置 横向进给装置 待加工工件 夹紧装置 砂轮装置 磨床 纵向进给装置 内孔锥面 数控 加工 砂轮磨削工件 砂轮 本实用新型 二轴联动 砂轮锥面 有效解决 轴线平行 工件孔 内锥面 切平面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精度数控内孔锥面加工磨床,包括:夹紧装置、第一纵向进给装置、砂轮装置、第三斜度进给装置及第二横向进给装置;所述夹紧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纵向进给装置上;待加工工件设置在所述夹紧装置上;所述第三斜度进给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横向进给装置上,且所述第三斜度进给装置与所述第二横向进给装置的给进轴线呈夹角;所述砂轮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三斜度进给装置上,且所述砂轮装置朝向所述待加工工件。由于砂轮锥面与待加工工件接触的切平面与第三斜度进给装置的给进轴线平行,因而使砂轮磨削工件时所走的轨迹比现有的二轴联动时砂轮所走的轨迹更接近直线,从而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工件孔内锥面加工精度不高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精度数控内孔锥面加工磨床。
背景技术
在工件制造领域中,经常需要对工件进行内孔锥面加工作业,由于现有的机械加工设备需要对工件进行角度校正,或以数控系统做插补进给,很难保证内孔锥面的精度要求。
因此,需要一种工件孔内锥面加工磨床解决工件孔内锥面加工精度不高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通过提供一种高精度数控内孔锥面加工磨床,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工件孔内锥面加工精度不高的技术问题,实现了提高工件孔内锥面加工精度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精度数控内孔锥面加工磨床,至少包括:夹紧装置、第一纵向进给装置、砂轮装置、第三斜度进给装置及第二横向进给装置;所述夹紧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纵向进给装置上;待加工工件设置在所述夹紧装置上;所述第三斜度进给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横向进给装置上,且所述第三斜度进给装置与所述第二横向进给装置的给进轴线呈夹角;所述砂轮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三斜度进给装置上,且所述砂轮装置朝向所述待加工工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纵向进给装置至少包括:第一丝杆、第一动力输出设备、第一联轴器、第一轴承座、第二轴承座及第一支座;所述第一轴承座和所述第二轴承座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丝杆的两端;所述第一动力输出设备的动力输出轴通过所述第一联轴器与所述第一丝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支座上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丝杆穿过所述第一螺纹孔;所述夹紧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支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纵向进给装置还至少包括:第一导轨;所述第一支座至少包括:第一螺母座、第一盖板、第一溜板、第一导向滑块及第一底座;所述第一导轨设置在所述第一丝杆的两侧;所述第一螺母座上有所述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盖板设置在所述第一螺母座的两端;所述第一溜板设置在所述第一螺母座上;所述第一导向滑块与所述第一溜板连接,并且设置在所述第一导轨上;所述第一底座设置在所述第一导向滑块上;所述夹紧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斜度进给装置至少包括:第二丝杆、第二动力输出设备、第二联轴器、第三轴承座、第四轴承座及第二支座;所述第三轴承座和所述第四轴承座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丝杆的两端;所述第二动力输出设备的动力输出轴通过所述第二联轴器与所述第二丝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支座上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丝杆穿过所述第二螺纹孔;所述砂轮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支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斜度进给装置还至少包括:第二导轨;所述第二支座至少包括:第二螺母座、第二盖板、第二溜板、第二导向滑块、第二底座及底板;所述第二导轨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底板设置在所述第二横向进给装置上;所述第二导轨设置在所述第二丝杆的两侧;所述第二螺母座上有所述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盖板设置在所述第二螺母座的两端;所述第二溜板设置在所述第二螺母座上;所述第二导向滑块与所述第二溜板连接,并且设置在所述第二导轨上;所述第二底座设置在所述第二导向滑块上;所述砂轮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底座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协志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协志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0467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