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悬挂式超强安全棚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02926.9 | 申请日: | 2017-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177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6 |
发明(设计)人: | 江杰;顾强;潘长海;邵敏;潘梦瑶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9/02 | 分类号: | E04H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007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悬挂 超强 安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灾减灾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悬挂式超强安全棚。
背景技术
城市地震灾害发生时,易使供电线路短路、煤气管道或储油罐泄露,引燃易燃物,随之发生严重的地震次生火灾。此时,仍在房间避难的人将面临的是地震以及火灾的双重考验,而室内已不是最佳的避难场所。同时,地震发生后,建筑内部救援活动也因通道震后受损闭塞而无法开展。
往常的防灾减灾设计中,更加注重完善建筑整体的防灾设计,并未针对单独的房间进行设计,同时,对于住宅建筑而言,独立的逃生空间更少有研究。一旦发生严重的城市地震灾害,用户的生命财产将面临严峻的生死考验。
为此,如何结合现有建筑体系的特点,考虑设计施工方便等功能,开辟一条新的室外救生通道成为了防灾减灾设计的关键。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住宅建筑、逃生空间的问题,提供一种安全性好、救生率高、实用性强的悬挂式超强安全棚。
一种悬挂式超强安全棚,包括安全棚本体,安全棚本体由不锈钢单管经过铆钉全铆而成;
所述安全棚本体顶部安装有缓冲封闭顶棚,安全棚本体底部四角分别安装有一个减震簧,安全棚本体右侧面安装有外开小门,安全棚本体后表面安装有外所救援通道门,
所述安全棚本体右侧面边缘连接有搭扣板,搭扣板由外扣板与内扣板组成,外扣板与内扣板扣合后通过安全手柄连接固定。
优选地,所述不锈钢单管管壁厚度不小于1.0mm。
优选地,所述外扣板高度为9-12cm,内扣板高度为3-5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针对住宅建筑、逃生空间的问题,提供一种安全性好、救生率高、实用性强的悬挂式超强安全棚。当城市地震灾害发生,建筑内部救援活动通道震后受损闭塞而无法开展时,安装在建筑外墙的房间窗口外侧的悬挂式超强安全棚起到有效的救援作用。救生时,人可以通过窗台外侧齐平的外开小门进入安全棚本体内;打开安全手柄后,搭扣板在地震震级达到一定程度后会从建筑外墙上自动跳离,完成逃生作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从窗户口向外侧观看安全棚正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左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局部示意图。
其中:1为安全棚本体,2为安全手柄,3为减振簧,4为缓冲封闭顶棚,5 为外锁救援通道门,6为建筑外墙,7为不锈钢单管,8为搭扣板,9为外开小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
一种悬挂式超强安全棚,包括安全棚本体1,安全棚本体1由不锈钢单管7 经过铆钉全铆而成;
所述安全棚本体1顶部安装有缓冲封闭顶棚4,缓冲封闭顶棚4由轻质高强的材料组成,保证顶部不出现串风问题的同时其重量较轻,安全棚本体1底部四角分别安装有一个减震簧3,当安全棚本体1脱离建筑外墙6时,缓冲封闭顶棚4在气流的作用下,可保证远离墙根,其底部着落,减振簧3布置在安全棚本体1底部四个角落,实现缓冲减压功能。
安全棚本体1右侧面安装有外开小门9,安全棚本体1后表面安装有外锁救援通道门5,
所述安全棚本体1右侧面边缘连接有搭扣板8,搭扣板8由外扣板10与内扣板11组成,外扣板10与内扣板11扣合后通过安全手柄2连接固定。
所述不锈钢单管7管壁厚度不小于1.0mm,保证了安全棚本体1整体重量较轻且坚固。
所述外扣板10高度为9-12cm,内扣板11高度为3-5cm,外扣板10固定在建筑外墙6上,内扣板11与安全棚本体1连接,外扣板10与内扣板11扣合后通过安全手柄9连接固定,以防止外扣板10与内扣板11之间发生滑动。
外开小门9与外锁救援通道门5布置在安全棚本体1两侧,以防止安全棚本体开孔铆合位置太集中导致整体刚性强度的下降;安全棚本体1顶部不得低于窗户上沿,保证房间整体的采光和通风不受安全棚本体1的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扬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0292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