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零耗电小型污水处理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02710.2 | 申请日: | 2017-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703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6 |
发明(设计)人: | 迟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迟斌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C02F3/34;C02F3/28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7105 | 代理人: | 王洪平 |
地址: | 250000 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耗电 小型 污水处理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适用于乡村、别墅、度假区等分散居住区的零耗电小型污水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传统的小型污水处理设备一般都是通过曝气盘或是曝气管向污水处理设备中吹入空气的方式进行净化处理,这种方式由于需要通过曝气盘或是曝气管不断地向污水处理设备中吹入空气,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电能,不仅造成能源浪费而且增加了设备的运行成本,这让大多数用户难以接受。
针对这一问题专利号为201320173842.8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零能耗生态过滤床污水处理系统,该污水处理系统虽然实现了零能耗,降低了系统的运行成本,但是生态过滤床内的空气分布不均,含氧量低,不利于细菌的生长和代谢,污水处理效果不佳,难以达到国家规定的污水排放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零耗电小型污水处理设备,该污水处理设备不仅能够适应分散居民区的污水处理要求,而且在保证零耗电的前提下,对污水处理更加彻底。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零耗电小型污水处理设备,包括生物处理器,所述的生物处理器从上到下依次包括布水区、第一生态过滤区、气道和第二生态过滤区,所述的布水区通过污水管与化粪池连通,所述气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进气管和第一出气管用于向生态过滤床内提供氧气,所述的生物处理器的下端设置有集水管。
进一步地,所述集水管的出水口高于所述集水管的进水口。
进一步地,所述集水管的进水口位于所述生物处理器的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生物处理器上设置有与所述的布水区相连通的第二进气管,所述的污水管上设置有第二出气管,所述第二出气管的出口处设置有排气扇。
进一步地,所述生物处理器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的布水区相连通的第二进气管和第二出气管,所述第二出气管的出口处设置有排气扇。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生态过滤区和第二生态过滤区均至少由一层滤料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的气道内填充有滤料。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出气管的出口处设置有排气扇。
进一步地,所述气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集气室,其中一侧的集气室与所述的第一进气管连通,另一侧的集气室与所述的第一出气管连通,所述的气道内设置有至少一根输气管,且所述输气管的两端分别与集气室连通,所述输气管的管壁上设置有漏气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污水处理过程实现了零耗电,一方面,在节省资源的同时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另一方面,由于降低了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行成本,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更容易接受,有利于推广普及。
2、通过在生物处理器内设置气道,为生物处理器提供了充足的氧气,有利于细菌的生长和代谢,提高了污水净化水平。
3、通过在布水区设置气流通道,从而将生物处理器中的H2S和CO2带走,避免过滤床呈现酸性的环境,为细菌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环境,氮磷去除能力强、处理水质好。
4、通过在布水区设置气流通道,从而将生物处理器和化粪池中的甲烷带走,避免甲烷浓度过高发生危险。
5、该污水处理设备的生物处理器分为好氧区和厌氧区,兼顾好氧处理和厌氧处理,使污水净化更加彻底,经过净化之后的水质好。
6、本实用新型可直接工厂化生产,不依赖于复杂的基础设施建设,直接埋设于地下,不占用地表面积,运行和维护管理比较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气道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A-A剖视图。
图中:11-布水区,12-第一生态过滤区,13-气道,131-集气室,132-输气管,14-第二生态过滤区,2-污水管,3-第一进气管,4-第一出气管,5-集水管,6-第二进气管,7-第二出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零耗电小型污水处理设备包括生物处理器,所述的生物处理器具有一壳体,该壳体可以采用诸如塑料、树脂等材质加工而成。
所述的生物处理器从上到下依次包括布水区11、第一生态过滤区12、气道13和第二生态过滤区14。所述的布水区11通过污水管2与化粪池连通,化粪池中的污水通过污水管2流入到净化装置的布水区11内。所述的生物处理器的下端设置有集水管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迟斌,未经迟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0271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