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流基准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01799.0 | 申请日: | 2017-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182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0 |
发明(设计)人: | J·J·伯廷 | 申请(专利权)人: | 半导体元件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F1/567 | 分类号: | G05F1/567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欧阳帆 |
地址: | 美国亚***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压生成装置 电流基准电路 电阻器 本实用新型 二极管 温度依赖性 热桥 反向偏置 基准电流 金属合金 热传导 触点 电阻 基板 热耦 耦接 电路 通电 输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流基准电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电流基准电路。电流基准电路包括:设置在基板中的电压生成装置,该电压生成装置具有温度依赖性电压;电阻器,具有与电压生成装置成比例的比例温度依赖性电阻;一个或多个二极管,连接到电压生成装置以将电阻器热耦接到电压生成装置;以及热桥,包括耦接在一个或多个二极管和电阻器之间的一个或多个金属合金触点,一个或多个二极管在电路被通电时形成反向偏置结,其中热桥在电压生成装置和电阻器之间提供热传导以用于提供基准电流输出。一个实施例已经解决了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并且实现了本实用新型的相应的有利效果。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各个方面涉及电子电路,并具体地讲涉及温度补偿的恒流系统。
背景技术
集成电路(IC)通常需要相对于制造过程中的温度和变化都精确而稳定的恒定电流源(例如,电流基准)。在某些情况下,使用反馈放大器和带隙基准(BGR)电压源之间的电平移位级来实现恒定电流源,以增加温度工作范围。另外,这些恒定电流源可以用晶体管诸如n沟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 (NMOS)晶体管来实现,其被配置为作为补偿温度变化的电阻器而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电流基准电路。
根据一个方面,电流基准电路包括电压生成装置、电阻器、一个或多个二极管,以及热桥,该热桥包括设置在基板上的一个或多个金属合金触点。电压生成装置和电阻器具有相似的温度系数。二极管通过基板而热连接到电压生成装置。金属合金触点耦接在二极管和电阻器之间。当补偿电路通电时,二极管形成反向偏置结,使得热桥可以在电压生成装置和电阻器之间提供热传导。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一种电流基准电路,包括:设置在基板中的电压生成装置,所述电压生成装置具有温度依赖性电压;电阻器,所述电阻器具有与所述电压生成装置成比例的比例温度依赖性电阻;一个或多个二极管,所述一个或多个二极管连接到所述电压生成装置以将所述电阻器热耦接到所述电压生成装置;以及热桥,所述热桥包括耦接在所述一个或多个二极管和所述电阻器之间的一个或多个金属合金触点,所述一个或多个二极管在所述电路被通电时形成反向偏置结,其中所述热桥在所述电压生成装置和所述电阻器之间提供热传导以用于提供基准电流输出。
优选地,所述电阻器电耦合到所述电压生成装置,使得当所述电路被通电时,通过所述电阻器生成由于所述电阻器的与所述电压生成装置成比例的温度依赖性电阻而被根据温度变化补偿的所述基准电流输出。
优选地,所述电流基准电路还包括电压测量装置,所述电压测量装置测量所述电压生成装置两端的电压和所述电阻器两端的电压,其中通过所述电阻器的电流电平与所述电阻器两端的电压和由所述电压生成装置生成的电压的比值成比例。
优选地,所述一个或多个二极管包括多个二极管,并且所述一个或多个金属合金触点包括多个金属合金触点,所述金属合金触点中的每一个都热耦接到所述一个或多个二极管中的相应的二极管的对应的N掺杂区域。
优选地,所述电阻器形成在所述基板上方,并且所述热桥形成在所述电阻器和所述电压生成装置之间。
优选地,所述电阻器由细长的金属合金部分形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一种电流基准电路,包括:电压生成装置,具有温度依赖性电压;电阻器,具有与所述电压生成装置成比例的温度依赖性电阻;一个或多个二极管,连接到所述电压生成装置以将所述电阻器热耦接到所述电压生成装置;以及热桥,包括耦接在所述一个或多个二极管和所述电阻器之间的一个或多个金属合金触点;并且所述电压生成装置被配置为被通电,使得在所述一个或多个二极管中形成反向偏置结,其中所述热桥在所述电压生成装置和所述电阻器之间提供热传导以用于提供基准电流输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半导体元件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半导体元件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0179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