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救生绳用的近地缓冲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01549.7 | 申请日: | 2017-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850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3 |
发明(设计)人: | 王娅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海科知识产权交易有限公司;王娅 |
主分类号: | A62B1/18 | 分类号: | A62B1/18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海融科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4377 | 代理人: | 陈志超 |
地址: | 528200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救生 缓冲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救生装置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救生绳用的近地缓冲装置。
背景技术
在灾害现场,如果需要救援距离安全位置较远的受困群众,救援人员一般会使用救生绳和滑车组合作为简易救援工具。尤其在火灾现场,对于还处于起火建筑楼层的受困群众,救生绳和滑车更是作为重要的逃生装置使用。一般用于救援的滑车,都装有靠近地面时会自动刹停的智能装置,防止滑车“冲过头”。常见的智能刹停装置有传感器和停止信号标组合,也有使用近地检测制动机制的装置。但是,上述或其他市面上常用的智能刹停装置都是电子化的装置,只要是电子化的装置,就存在故障的可能,用于刹停滑车的机构也可能发生其他极端机械异常的情况。虽然存在故障是一个极低概率事件,但这切实地关系到乘坐滑车的人员安全,如果不考虑这个情况并设置应对措施,一旦故障发生,后果将不堪设想。
因此,现有技术有待改进和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救生绳用的近地缓冲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当电子化近地刹停装置出现故障时滑车直接冲地,容易造成乘坐滑车的人员受伤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救生绳用的近地缓冲装置,其中,包括缓冲体和绑定结构,缓冲体中心贯穿设置有穿绳孔,并从穿绳孔向外延伸出一个进绳口,绑定结构有两个,并分别设置于进绳口的两边。
所述的救生绳用的近地缓冲装置,其中,缓冲体为充气气囊。
所述的救生绳用的近地缓冲装置,其中,在充气气囊表面设置有一个安全破裂口。
所述的救生绳用的近地缓冲装置,其中,充气气囊为环柱状。
所述的救生绳用的近地缓冲装置,其中,绑定结构为高韧性尼龙绳。
所述的救生绳用的近地缓冲装置,其中,缓冲体为海绵垫。
所述的救生绳用的近地缓冲装置,其中,绑定结构设置在缓冲体的中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救生绳用的近地缓冲装置,需要时可以快速部署在救生绳的底端,在滑车的近地刹停装置出现故障或发生其他极端机械异常的情况下,起到缓冲作用,使滑车不至于直接冲地。近地缓冲装置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制造成本低廉,是纯物理性的防护装置,且没有被破坏的近地缓冲装置可以重复使用,很好地解决了当电子化近地刹停装置出现故障时滑车直接冲地,容易造成乘坐滑车的人员受伤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救生绳用的近地缓冲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救生绳用的近地缓冲装置的使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2,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救生绳用的近地缓冲装置,该装置设置在救生绳7的最底端,作为备用安全机制,在滑车8的近地刹停装置出现故障或发生其他极端机械异常的情况下,起到缓冲作用,使滑车8不至于直接冲地,使车上人员受伤。参见图1,救生绳用的近地缓冲装置6主要包括缓冲体1和绑定结构4。其中,缓冲体1中心贯穿设置有穿绳孔2,并从穿绳孔2向外延伸出一个进绳口3,进绳口3其实就是在缓冲体1上形成的一个缺口。具体的,只要是能够保证人体突然撞击于上都不会受到伤害的材质都能作为缓冲体1的制造材料。绑定结构4至少有两个,并分别设置于进绳口3的两边。进一步的,如果绑定结构4只有两个,即只有一对,则优先设置在缓冲体1的中部,起到最大的绑定作用;如果绑定结构4有多对,则可以分别设置在缓冲体1的上部、腰部和下部等位置,进一步增强绑定功能。具体的,绑定结构4可以是任何便于快速绑定和拆开的装置。实际使用时,使救生绳7从进绳口3处进入至穿绳孔2,然后使用进绳口3两边的绑定结构4固定,将进绳口3的缺口封闭,使救生绳7不能从进绳口3处脱出。参见图2,近地缓冲装置6设置在救生绳7的最底端,近地缓冲装置6是一个纯物理性的防护装置,只要事前做好对近地缓冲装置6的维护保养,并在现场设置好,就不需要担心近地缓冲装置6会像电子化设备一样发生不可预知的故障。近地缓冲装置6作为一个最终安全机制,需要时可以快速部署,能够简单有效地保护乘坐滑车8的人员安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海科知识产权交易有限公司;王娅,未经佛山市海科知识产权交易有限公司;王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0154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楼房火灾地震救生器
- 下一篇:一种能实现快速穿绳的安全逃生救援缓降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