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四相五线制低压配电变压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99148.2 | 申请日: | 2017-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770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6 |
发明(设计)人: | 周福林;熊进飞;钟凯;郭成;陈志远;李琦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3/18 | 分类号: | H02J3/18;H01F27/28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29 | 代理人: | 何凡,李蕊 |
地址: | 610031***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四相五线制 低压配电 变压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配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四相五线制低压配电变压器。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电网采用三相输电,三相输电系统具有很多优点,为各国广泛采用。在发电方面,相同尺寸的三相发电机比单相发电机的功率大,在三相负载相同的情况下,发电机转矩恒定,有利于发电机的工作;在传输方面,三相系统比单相系统节省传输线,三相变压器比单相变压器经济;在用电方面,三相电容易产生旋转磁场使三相电动机平稳转动。因此,在低压配电系统里,受电网三相输电结构的影响,大多采用三相变压器,进行三相四线制配电。但是在低压配电系统中大多数用电负荷为单相负荷,比如城市路灯照明系统,城区高层住宅小区和商城,农村电网配电系统等。对于这些单相负荷密集的区域,采用三相四相制配电,导线利用率低,造成了大量的线材浪费。而对于某些轻载线路依然要架设三根输电线,经济效益差。中国西部广阔山区的负荷多是沿道路呈线形分布的,上述问题更加突出。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四相五线制低压配电变压器解决了现有配电器经济效益差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提供一种四相五线制低压配电变压器,其包括Vv变压器和三相变压器,Vv变压器的两个原边绕组分别连接三相电网的B相和C相,两个原边绕组的公共点连接三相电网的A相;三相变压器的原边绕组依次接入三相电网的A相、B相和C相,三相变压器两个次边负荷绕组的公共点和Vv变压器次边绕组的公共点相互连接并作为N线;
Vv变压器中与连接三相电网A相的原边绕组节点相对应的次边绕组的节点设置有馈线F1;Vv变压器中与连接三相电网C相的原边绕组节点相对应的次边绕组的节点设置有馈线F2;三相变压器中与连接三相电网C相的原边绕组节点相对应的次边绕组的节点设置有馈线F3;三相变压器中与连接三相电网A相的原边绕组节点相对应的次边绕组的节点设置有馈线F4;馈线F1和馈线F4之间设置有第一柔性补偿装置;馈线F2和馈线F3之间设置有第二柔性补偿装置。
进一步地,第一柔性补偿装置包括第一静止无功发生器、第二静止无功发生器及第一储能电容;第一静止无功发生器及第二静止无功发生器均与第一储能电容并联;第一静止无功发生器的端口与馈线F1和N线连接,第二静止无功发生器的端口与馈线F4和N线连接。
进一步地,第二柔性补偿装置包括第三静止无功发生器、第四静止无功发生器及第二储能电容;第三静止无功发生器及第四静止无功发生器均与第二储能电容并联;第三静止无功发生器的端口与馈线F2和N线连接,第四静止无功发生器的端口与馈线F3和N线连接。
进一步地,三相变压器为星三角变压器;馈线F1的电压UF1和馈线F3的电压UF3构成一组相位差为150°的两相电压;馈线F2的电压UF2和馈线F4的电压UF4构成一组相位差为150°的两相电压;馈线F1的电压UF1和馈线F4的电压UF4之间的相位差为90°;馈线F2的电压UF2和馈线F3的电压UF3之间的相位差为9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一、采用传统的Vv变压器和三相变压器构造三相变四相配电变压器,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可实现两相供电和三相供电,满足不同用电负荷的需求,供电方式灵活可靠,经济效益高。
二、第一柔性补偿装置和第二柔性补偿装置可以实现功率融通,相互支援,提升电能质量的综合治理。
三、当实施两相配电时,两相负荷大小相等时,中线电流仅为两相电流和的26%,提高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四相电压相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现两相供电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现两相供电和三相供电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便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应该清楚,本实用新型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的范围,对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只要各种变化在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和确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这些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一切利用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发明创造均在保护之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9914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