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节温器壳体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896842.9 | 申请日: | 2017-07-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723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6 |
| 发明(设计)人: | 赵培吉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柴西港新能源动力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1P7/14 | 分类号: | F01P7/14 |
| 代理公司: | 潍坊正信致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7255 | 代理人: | 石誉虎 |
| 地址: | 261061 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节温器 壳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节温器壳体,尤其涉及一种单一进水口的节温器壳体。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天然气船机一般采用水套排气管,水套排气管与发动机出水管共同出水至节温器,故节温器需要两个进水口,但有一些天然气船机采用干式排气管,只需发动机出水管出水至节温器即可,现有的节温器不能很好的适应这一改变,使得节温器的构造相对复杂,安装连接繁琐,增加了制造成本,降低了生产效率。
在中国发明专利CN101133235B中公开了一种节温器单元,这种折节温器单元涉及了一种节温器壳体,该节温器壳体包括壳体和盖体,壳体与盖体相配合,壳体内设置有收容部,该收容部可安装节温器,壳体设置有散热器侧冷却液流路和发动机侧冷却液流路,盖体设置有旁通侧冷却液流路,采用这种结构的节温器壳体,需要额外设置旁通侧流路,使得发动机的出水管路相对复杂;由于节温器壳体包括壳体和盖体,故该节温器壳体的结构相对复杂,增加了制造成本;由于壳体与盖体相配合,降低了节温器的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节温器壳体,通过设置与发动机出水管单一匹配的进液管,从而使节温器壳体的连接更加简单,结构更加简单,可靠性更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节温器壳体,包括:壳本体,所述壳本体设置有发动机出液连通口、发动机回液连通口、换热器进液连通口和换热器出液连通口。所述壳本体内设置有隔墙,所述隔墙将所述壳本体内部的空间分隔成节温器安装腔室和出液通道,所述隔墙开设有冷水出口,所述冷水出口连通所述节温器安装腔室和所述出液通道。
所述发动机出液连通口和所述换热器进液连通口分别与所述节温器安装腔室相通,所述发动机回液连通口和所述换热器出液连通口分别与所述出液通道相通。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换热器进液连通口与所述换热器出液连通口同侧设置。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换热器出液连通口正对所述发动机回液连通口。
作为再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换热器出液连通口与所述发动机回液连通口的内径相等。
作为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冷水出口正对所述换热器进液连通口。
作为又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换热器进液连通口、换热器出液连通口和发动机回液连通口均设置有凸起的连接凸台,所述连接凸台设置有耳状延伸部,所述耳状延伸部设置有贯通孔。
作为又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发动机出液连通口是一体设置于所述壳本体上的管,所述发动机回液连通口、所述换热器进液连通口和所述换热器出液连通口分别是开设于所述壳本体上的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由于壳本体设置有发动机出液连通口、发动机回液连通口、换热器进液连通口和换热器出液连通口,简化了节温器单元与换热器之间的连接管路。
2)由于采用本节温器壳体的节温器单元可实现发动机出水管路仅连通节温器单元进液管,无需设置旁通侧管路,故简化了发动机与节温器单元之间的连接管路。
2)由于节温器壳体的结构更加简单,故使得壳体可以为一个整体,无需采用分离组装式的结构,从而保证了节温器壳体的密封性与使用寿命,降低了节温器壳体的制造成本、装配成本和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采用本实用新型节温器壳体的的节温器单元连接示意图;
图2是图1中节温器壳体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A-A的剖视图;
图4是图3中B-B的剖视图;
图5是图1中节温器单元的冷水状态图;
图6是图1中节温器单元的热水状态图;
图中,1-发动机出液连通口,2-节温器安装腔室,3-冷水出口,4-出液通道,5-换热器出液连通口,6-发动机回液连通口,7-换热器进液连通口,8-连接凸台,9-贯通孔,10-节温器,10.1-蜡丸,10.2-橡胶管,10.3-推杆,10.4-内部阀门,10.5-外部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柴西港新能源动力有限公司,未经潍柴西港新能源动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9684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小型活塞式航空发动机自动控温散热系统
- 下一篇:节温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