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模组化的可移动式异位土壤修复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890967.0 | 申请日: | 2017-07-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543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30 |
| 发明(设计)人: | 魏霁烁;柏雅惠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言行果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9C1/10 | 分类号: | B09C1/10 |
| 代理公司: | 成都弘毅天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51230 | 代理人: | 赵宇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组化 移动式 土壤 修复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壤修复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模组化的可移动式异位土壤修复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我国的石油产业发展较快,给我国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石油是由上千种化学物质性质不同的物质组成的复杂混合物,在开采、炼制、贮存和使用的过程中原油和各种石油制品进入环境造成污染,土壤中的石油侵蚀涂土层,使之盐碱化、沥青化、板结化,使土壤的透水性降低,透水量下降,影响植物生长,被污染的土壤还可对地表水和地下含水层造成二次污染,污染会导致石油烃的某些成分在粮食中积累影响粮食的品质并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因此维护土壤的安全至关重要,受到众多国家的重视,土壤的修复设备作用无可替代,但是现有的土壤修复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土壤修复设备的体积过大,位置移动受限,使用范围较小。
2、土壤修复设备的结构复杂,过程工艺复杂,处理成本高且模组化程度差,不能满足人们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组化的可移动式异位土壤修复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模组化的可移动式异位土壤修复系统,包括异位修复箱和移动主体,所述移动主体的内部设置有传送管,所述传送管的上方与污染土壤投口相通,所述污染土壤投口与移动主体的交接处焊接有橡胶挡板,所述橡胶挡板的一侧焊接在污染土壤投口的内表壁,所述传送管的另一管口与异位修复箱相通,所述异位修复箱的中心处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表壁焊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切割搅拌刀,所述切割搅拌刀一共设置有六层,且六层切割搅拌刀等距离分布在转轴的外表壁,所述转轴靠近上端一侧的外表壁固定有从动轮,所述从动轮通过齿带与主动轮进行齿轮啮合,所述主动轮的中心处固定有动力轴,所述动力轴的一侧与电机进行连接,所述移动主体的下端固定有焊板,所述焊板的中心处活动连接有滚轮,所述滚轮共设置有四组,且四组滚轮均匀分布在移动主体下表壁的四个拐角处,所述异位修复箱的上方开设有进口,所述进口的上方与调理剂箱相通。
优选的,所述传送管与异位修复箱的交接处焊接有橡胶挡板。
优选的,所述调理剂箱的上方开设有调理剂投入口。
优选的,所述电机与外部电源进行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异位修复箱的下方开设有出土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将含油土壤与干草、割草和树叶等天然调理剂混合并堆放,提高微生物生长和石油生物降解的速度,石油中的可溶性小分子有机物质通过微生物时,被微生物所吸收,不溶性大分子有机物则附着在微生物的体外,微生物分泌酶将不溶性的大分子分解成小分子,再被微生物所利用,从而加快了土壤的修复能力,土壤修复更加彻底。
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且易改装,可随意移动,土壤修复处理时间短,处理费用低,且处理后的含油废弃物可填埋或施与农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转轴结构俯视图。
图中:1-电机;2-动力轴;3-主动轮;4-齿带;5-从动轮;6-轴承;7-调理剂投入口;8-调理剂箱;9-进口;10-异位修复箱;11-切割搅拌刀;12-焊板;13-滚轮;14-出土口;15-固定块;16-转轴;17-污染土壤投口;18-橡胶挡板;19-传送管;20-移动主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言行果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言行果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9096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