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涌流保护器的后备保护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89058.5 | 申请日: | 2017-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650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0 |
发明(设计)人: | 宋新国;陈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隆电气有限公司;北京京正泰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89/06 | 分类号: | H01H89/06;H01H73/38;H01H73/20;H01H73/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北***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涌流 保护 后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雷电浪涌防护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涌流保护器的后备保护器。
背景技术
浪涌保护器,简称SPD,适用于交流50/60HZ,额定电压110V、220V至380V、415V、440V的供电系统或通信系统中,对间接和直接雷电影响或其他瞬时过压的浪涌进行保护,适用于家庭住宅、第三产业以及通信、国防、工业等领域中使用的浪涌(防雷电)保护器的后备保护。目前,因雷电电磁脉冲电流为10、20、40、60、80、100kA(8/20μs)、25kA(10/350μs)冲击下或供配电系统工频(故障)过电压冲击下,造成浪涌保护器击穿、短路,漏电等现象从而引起供配电系统跳闸、短路、燃烧等恶性事故发生。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后备保护器,即涌流(防雷电)保护器的后备保护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涌流保护器的后备保护器,并且克服了以上缺陷。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涌流(防雷电)保护器的后备保护器,包括壳体、左右接线端子、主线路及手柄,所述左右接线端子通过主线路相连接,还包括线路板模块、电磁开关、互感器及电磁脱扣器,所述电磁脱扣器内设有顶杆,所述线路板模块上固定有电阻、二极管、电感及及电容,且彼此并联连接;所述主线路设有动触头及静触点,且主线路穿过互感器设置,所述互感器连接线路板模块,线路板模块与电磁脱扣器之间设有电磁开关,所述电磁脱扣器通过脱扣机构控制动触头的断开,所述脱扣机构包括传动杆,传动杆同轴固定设置有拨动杆,所述手柄设有凸起,所述凸起设置在拨动杆的端部的一侧,手柄还连接有连杆,连杆为U型结构,连杆连接锁紧装置,锁紧装置通过动触杆连接动触头,所述动触杆远离顶杆的一侧连接拉簧,所述传动杆与拨动杆之间通过扭簧及卡扣相互限位,所述传动杆设有凸台及凸点及凹形弧面,所述凸台与顶杆对应,凹形弧面位于顶杆的下方,且设置在远离电磁脱扣器的一侧,所述静触点固定设置。所述静触点固定设置。
所述脱扣机构的传动杆置于电磁脱扣器内顶杆的一侧。
所述电磁开关包括轭铁、动导体、静导体及衔铁,所述动导体固定在衔铁上,衔铁连接有弹性件,所述轭铁固定在互感器外围,或者点焊在延长的静导电线上。
所述动触头外围设有灭弧栅,所述灭弧栅呈U型结构,且并排设置,所述动触头运动时从U型结构内穿过。
所述电磁脱扣器外围设置有一层屏蔽罩。
所述传动杆一侧与拨动杆卡扣限位设置,另一侧通过扭簧彼此限位,所述卡扣是拨动杆上的缺口对传动杆卡置限位。
所述传动杆一侧与拨动杆同轴固定设置,且均可沿该轴转动。
所述锁紧装置包括跳扣、夹板及锁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涌流保护器与浪涌保护器(避雷器)串联使用,以防止浪涌保护器因雷电电磁脉冲电流冲击、供配电系统工频(故障)过电压冲击而产生的劣化、短路等问题,避免上述问题引起的各种电器故障,如供配电系统跳闸、浪涌保护器短路引起火灾等恶性事故发生,同时结构简单,紧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脱扣机构9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传动杆50与拨动杆60之间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中锁紧装置80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线路图。
图中1、壳体;2、接线端子;3、主线路;4、线路板模块;41、电阻;42、二极管;43、电容;44、电感;5、电磁开关;51、轭铁;52、动导体;53、静导体;54、弹性件;55、衔铁;6、互感器;7、电磁脱扣器;8、静触点;9、脱扣机构;10、动触头;11、手柄;12、灭弧栅;13、顶杆;20、卡扣;50、传动杆;501、凸台;502、凸点;60、拨动杆;70、连杆;80、锁紧装置;801、跳扣;802、夹板;803、锁扣;90、动触杆;130、扭簧;140;拉簧;150、限位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隆电气有限公司;北京京正泰电器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国隆电气有限公司;北京京正泰电器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8905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客车标准箱电池仓结构
- 下一篇:一种均温电池模组及电池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