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滚动轴承不停机进排脂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87875.7 | 申请日: | 2017-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585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2 |
发明(设计)人: | 王钊;毛振涛;薛丹;方红军;张龙;李泉;张大海;李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瑞发水电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N31/00 | 分类号: | F16N31/00;F16N33/00;F16N37/00;H02K5/16 |
代理公司: | 郑州知己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1132 | 代理人: | 季发军 |
地址: | 474599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滚动轴承 停机 进排脂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轴承进排脂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滚动轴承不停机进排脂结构。
背景技术
滚动轴承是将运转的轴与轴座之间的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从而减少摩擦损失的一种精密的机械元件,轴承的润滑可靠性以及运行工作温度对轴承的工作性能影响很大。目前滚动轴承通常采用甩脂盘结构和无排脂结构。甩脂盘排脂结构存在着甩脂盘与润滑脂摩擦生热太大,进而造成轴承工作温度太高。无排脂结构则因润滑脂无法在外力作用下排离轴承,造成轴承室空腔内润滑脂过多,轴承外端面与轴承外盖之间存在厚厚一层润滑脂,导致轴承无法散热,轴承工作温度太高。该两种结构均会造成轴承工作温度过高,轴承的运行可靠性变差;轴承产生额外的摩擦损耗,降低了轴承的效率,耗费了大量的电能,并且润滑脂均需人工排出,人工排脂操作复杂,现场维护人员劳动强度大,不易提高电机的自动化程度。
专利公布号为CN 103618402 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电机滚动轴承的自动排脂结构,包括转轴,转轴上依次设有轴承前盖、轴承和轴承后盖,所述轴承设于轴承座内,轴承前盖内的转轴上套设有可随转轴转动的离心甩脂环,离心甩脂环上两端面设有面向轴承的后离心叶片,轴承前盖内设有环形的挡脂堰板,挡脂堰板与轴承间隔设置,所述后离心叶片从挡脂堰板的前侧向后延伸至挡脂堰板的环孔内;在离心叶片径向一侧的轴承前盖上设有排脂孔,排脂孔位于挡脂堰板前侧。排脂孔下方安装一个带压缩弹簧的自动排脂阀,该发明是解决现有滚动轴承甩脂盘排脂结构和无排脂结构的不足之处,从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散热性能好,密封性好,使用维护自动化程度高的滚动轴承自动排脂结构。然而,该发明仅能实现自动排脂,不能实现自动清洗。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滚动轴承不停机进排脂结构,不仅操作简便、易行,维护方便,而且能够在不停机状态下进行油润滑脂的加注和清洗。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滚动轴承不停机进排脂结构,包括轴承座,设置在所述轴承座内的轴承套,设置在所述轴承套内的滚动轴承,设置在所述滚动轴承内圈的转轴,设置在所述滚动轴承外端面的外轴承盖,以及设置在所述滚动轴承内端面的内轴承盖,所述滚动轴承内端与所述内轴承盖之间形成内侧空腔,所述滚动轴承外端与所述外轴承盖之间形成外侧空腔,所述轴承套外端带有法兰边且所述法兰边与所述轴承座端部之间通过螺钉连接,所述轴承套上部沿轴向开设有直油道,所述外轴承盖上部开设与所述直油道相连通的进油口,所述进油口内连接有进油管,所述内轴承盖内侧开设第一端与所述直油道相连通且第二端与所述内侧空腔相连通的内油道,所述外轴承盖下部开设与所述外侧空腔相连通的排油口,所述排油口内连接有排油管,所述进油管和所述排油管上均设置开关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外轴承盖、所述轴承套和所述内轴承盖之间通过紧固组件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紧固组件为螺栓螺母组件或螺杆螺母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轴承座上设置用于固定进油管的固定模块,所述固定模块包括设置在所述轴承座上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设置用于容纳进油管的凹槽,所述固定座上转动设置内侧带凹槽的压板,所述压板活动端内表面设置铁片,所述固定座上与所述铁片位置相对应处设置强磁铁。
进一步地,所述进油管端部设置漏斗状加油口。
进一步地,所述开关装置为手动阀门或电磁阀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瑞发水电设备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河南瑞发水电设备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8787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吊牌自动叠放装置
- 下一篇:一种抽真空装置以及手机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