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海绵式吸水蓄水人行道砖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86442.X | 申请日: | 2017-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710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6 |
发明(设计)人: | 赖友谷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坚基环保数码彩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5/04 | 分类号: | E01C5/04;E01C15/00;E01C11/00;E01C11/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绵 吸水 蓄水 人行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彩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海绵式吸水蓄水人行道砖。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的建设,现在越来越多的道路是水泥、柏油等不透水的道路,造成城市道路硬化。城市道路硬化对水循环的影响比较大,城市道路硬化之后,下渗水减少,都通过下水道集中到了河流里,那么地表径流增多,地下径流减少了。且城市因大量的人工发热、建筑物和道路等高蓄热体及绿地减少等因素,造成城市“高温化。
常用的行人道上所铺的路面砖通常由水泥制成,不具有透水的功能,容易引起积水,且不透水的砖使宝贵的淡水资源随排水管道流走,加大了城市排水设施负担,而且雨水的大量流失使地下水位难以回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海绵式吸水蓄水人行道砖,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海绵式吸水蓄水人行道砖,包括砖面、限位块与砖体,所述砖体为长方形板状且包括蓄水孔与导流槽,砖面上的导流槽凿有四条,四条导流槽平行分布且规格相等,且蓄水孔间隔设置在导流槽内,等距排列,所述砖体的侧面设置有限位块,且限位块的两侧凿有透水边条,所述砖体内设置有蓄水层、支撑柱与底板,蓄水层设置在蓄水孔的下方,且蓄水孔内安装有过滤层,过滤层的截面形状与蓄水孔的截面形状相匹配,所述蓄水层的下方通过混凝土黏合有底板,底板的上方设置有防渗层,防渗层与蓄水层的截面大小相同。
优选的,所述支撑柱贯穿蓄水层与防渗层,设置在底板的上方。
优选的,所述砖体分为两组,一组侧面设置有限位块,另一组的侧面设置有凹槽,限位块与凹槽数量相同,形状一致。
优选的,所述透水边条设置在砖体的四个顶端,四个透水边条相围形成楔型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人行砖理化性能稳定,耐腐蚀、抗污性强,历久如新;
强降雨天气时该砖体可以减少路面积水,补充地下水源,能够使雨水迅速吸收于砖体之中。待雨过天晴,砖体中的水分通过蒸腾作用被植物、土壤等吸收,改善城市地表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的生存条件。
可以缓解热岛效应,砖体之间设置有具有较大的孔隙,形成楔型槽,它与土壤相通,能积蓄较多的热量和水分,有利于调节城市的生态环境,缓解热岛效应。
防止内涝,当集中降雨时,能够减轻市政管网排水设施的负担,防止城市内涝,避免对公共水域的二次污染,是为解决城市地表硬化,营造高质量的自然生活环境,维护城市生态平衡而隆重诞生的世纪环保建材新产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中:1-蓄水孔;2-导流槽;3-砖面;4-限位块;5-砖体;6-透水边条;7-过滤层;8-蓄水层;9-支撑柱;10-防渗层;11-底板;12-楔型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坚基环保数码彩砖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坚基环保数码彩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8644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防滑仿大理石人行道砖
- 下一篇:全透水结构的高聚物整体透水路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