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除杂电饭煲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85042.7 | 申请日: | 2017-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550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4 |
发明(设计)人: | 韩启会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启会 |
主分类号: | A47J27/00 | 分类号: | A47J27/00;A47J36/00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罗贵飞 |
地址: | 617000 四川省凉山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锅 加热盘 下端 电饭煲 呈喇叭状 接触开关 支撑环 除杂 煲体 本实用新型 内侧折弯 上端形状 投影重合 中部开口 重力作用 搅动 煮饭 米粒 凹口 内凹 适配 竖直 支撑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除杂电饭煲,包括煲体(1)和内锅(2),煲体(1)内下部设有加热盘(3),加热盘(3)中部开口处设有接触开关(4),内锅(2)底部内凹中间位置形成凹口,使得整个内锅(2)底部呈喇叭状,内锅(2)下部外侧设有支撑环(5),支撑环(5)下部向内侧折弯,截面为L状;加热盘(3)的上端形状与内锅(2)下端适配,内锅(2)最下端可直接与接触开关(4)接触,加热盘(3)下端设有支撑部(6),且加热盘(3)与支撑部(6)在竖直方向上投影重合。本装置将内锅(2)底部设置呈喇叭状结构,煮饭时可先搅动,在惯性和重力作用下,使得杂质进入内锅(2)底部凹口内,从而实现米粒和杂质的分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除杂电饭煲,属于日常生活电器领域。
背景技术
电饭煲又称作电锅、电饭锅。是利用电能转变为内能的炊具,使用方便,清洁卫生,还具有对食品进行蒸、煮、炖、煨等多种操作功能。普通电饭煲主要结构为煲体和内锅,煲体内设置有发热盘、限温器、保温开关、限流电阻、指示灯、插座等构件。发热盘中部设有通孔,通孔内设置有接触开关,控制的整个发热盘的通断,发热盘的上端形状与内锅底部适配,主要支撑内锅。
人们的生活中重要的主食为稻米,部分由于天气等外部环境和加工设备的影响,使得稻米中往往夹杂着一些小石头或泥沙等杂质,使用常规的方法往往不易将其清除干净,人们食入后往往会影响其口感。由于现有的内锅均为桶状结构,在淘洗时均不能实现分离杂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有效分离米粒和杂质的除杂电饭煲。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除杂电饭煲,包括煲体和内锅,煲体内下部设置有加热盘,加热盘中部开口处设置有接触开关,所述内锅底部内凹中间位置形成凹口,使得整个内锅底部呈喇叭状结构,内锅下部外侧设置有支撑环,支撑环下部向内侧折弯,使得支撑环的截面为L状;加热盘的上端形状与内锅下端适配,使得内锅最下端可直接与接触开关接触连接,加热盘下端设置有筒状的支撑部,且加热盘与支撑部在竖直方向上投影重合。
其中,上述装置中所述内锅的直径等于内锅的高度。
其中,上述装置中所述内锅底部中间位置的凹口深度为0.5~1cm。
其中,上述装置中所述内锅底部中间位置的凹口竖直投影面积为内锅投影面积的1/20~1/4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将锅底设置为内凹的喇叭状,在煮饭加热前可先搅动,在水流旋涡的惯性作用下移动稻米中的杂质,使得比重较大的杂质下沉并沿锅底内壁进入内锅凹口内,比重较轻的稻米冲上浮,从而实现稻米和杂质的分离。同时喇叭状的内锅底部,便于杂质在自身作用作用下滑落内锅底部凹口内。至加热盘的形状与锅底适配,故通电会直接对加热盘上端的锅底进行加热,而锅底凹口处并不会加热,故杂质会一直置于锅底凹口处。同时内锅下部设置有支撑环,在将内锅从煲体中拿出时可直接放置。同时支撑环下端折弯成L状结构,使得支撑环受力更加均匀。同时加热盘下端设置有支撑部,使得在取出内锅时,可防止支撑环下端卡入加热盘下端,对加热盘造成冲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I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是煲体,2是内锅,3是加热盘,4是接触开关,5是连接块,6是支撑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启会,未经韩启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8504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物料清洗装置及烹饪器具
- 下一篇:养生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