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物理吸附仪样品管进样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85019.8 | 申请日: | 2017-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202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6 |
发明(设计)人: | 张宗文;刘德汞;王玲玲;陈强;李莉;刘培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信阳师范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N35/10 | 分类号: | G01N35/10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原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41109 | 代理人: | 赵磊 |
地址: | 464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物理 吸附 样品 管进样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物理吸附仪辅件,具体涉及一种物理吸附仪样品管进样器。
背景技术
物理吸附仪样品管特有的结构使其在进行粉末以及较小颗粒样品进样装样过程中,测试样品非常容易被粘连或者吸附在样品管内壁上,导致其无法到达样品管底端球形管处;而且物理吸附仪在对样品进行比表面积测试以及孔径分析时,只有在超低温真空状态下才能够进行准确分析,但是随着实验的进行,杜瓦瓶中维持超低温的液氮也在逐渐挥发减少,因此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样品管底端球形管以上部分裸露在液氮溶液外的情况,这会造成将进行比表面积精确测试的有效样品质量小于称取质量,使得比表面积测试结果偏小,产生测试偏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由于物理吸附仪在样品测试前进样过程中测试样品容易粘连、吸附到样品管球形管上端内壁。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物理吸附仪样品管进样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体为:
一种物理吸附仪样品管进样器,它包括样品接收器,样品接收器下端连接样品传输管,固定器位于样品传输管上端外侧,固定器上表面与样品接收器尾部相连。
所述样品接收器为圆锥管状结构,上端开口大于下端开口。
所述样品接收器圆锥管状结构倾角大于等于75°。
所述样品传输管为管状结构,其上端开口与样品接收器下端开口大小一致,长度等于物理吸附仪样品管长度。
所述固定器为内部空心的圆柱型结构。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进样器避免了测试样品被粘连或者吸附在样品管内壁,无法到达样品管底端球形管现象的发生,保证了测试过程中测试样品完全沉浸在液氮中,提高了测量样品有效质量的精准度,从而保证了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与样品管工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物理吸附仪样品管进样器,包括样品接收器1,样品接收器1下端连接样品传输管3,固定器2位于样品传输管3上端外侧,固定器2上表面与样品接收器1尾部相连。
样品接收器1为圆锥管状结构,上端开口大于下端开口。
样品接收器1圆锥管状结构倾角大于等于75°,方便盛放更多的测试样品溶液。
样品传输管3为管状结构,其上端开口与样品接收器下端开口大小一致,长度等于物理吸附仪样品管4长度,从而保证测试样品不会被粘连或者吸附在样品管内壁上。
固定器2为内部空心的圆柱型结构,并且其内孔直径略大于样品管4的外径。
如图2所示,样品接收器1通过固定器2可以方便的固定住样品管4,样品进样过程中,测试样品能够容易的被装进敞口的样品接收器1中,随后测试样品借助重力作用通过样品传输管3进入到样品管4球形管底部。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进样器避免了测试样品被粘连或者吸附在样品管内壁,无法到达样品管底端球形管现象的发生,保证了测试过程中测试样品完全沉浸在液氮中,提高了测量样品有效质量的精准度,从而保证了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整体构思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变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信阳师范学院,未经信阳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8501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固定式双壁保护管
- 下一篇:一种C环式油管接箍电缆保护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