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海上救生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880059.3 | 申请日: | 2017-07-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145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3 |
| 发明(设计)人: | 徐浩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浩然 |
| 主分类号: | B63C9/06 | 分类号: | B63C9/06;B63J1/00;F24D13/02 |
| 代理公司: | 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51224 | 代理人: | 任远高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海上 救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海上救援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海上救生装置。
背景技术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因为海难死亡的人数高达十万人。海上险情具有突发性强、危害大、救助难等特点,造成海上遇险人员死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落水后水温低导致人员死亡。人体温度一般不低于35摄氏度,而海水温度一般低于20摄氏度,在冬天以及夜晚海水温度能低至10摄氏度以下。在0-4℃冰水中人存活时间一般不会超过30分钟,泰坦尼克号事件上千人落入海水,大部分十分钟之内被冻死。②人员溺水死亡。发生海难时容易卷入漩涡和海浪,大量水、泥沙、杂物经过口、鼻灌入肺部,引起呼吸阻塞、缺氧、昏迷、死亡。③无水和营养补充导致人员死亡。人在补充营养但不喝水的情况下一般能生存3天,有水而没有食物的情况下能生存7天。而海上事故一旦发生后,救援范围往往很大,难以在第一时间找到受害者,因而如果没有补给人员难以自行生存超过3天。
现有的海上救生装置主要有救生圈、救生衣、救生筏等,虽然能在短时间内帮助遇险人员不沉入水中,但是不能解决低温、呛水、无营养补充等导致人员死亡的关键问题。因而很有必要开发一种多功能海上救援装置,延长海上遇险人员的自助存活时间,提高获救机率。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海上事故救援难度大时间长,遇险人员存活几率低的现状,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多功能海上救生装置,集保暖、定位、营养补充等功能于一体,以延长海上遇险人员的救援等待时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多功能海上救生装置,包括用于充当临时避难场所的充气球囊、风力发电系统、波浪发电系统、定位导航系统、太阳能电池板以及电热管,其中:
充气球囊,双层结构,其上分别设有用于实现球囊夹层充气的开关阀、用于人员进出充气球囊的人孔以及用于实现充气球囊内换气的呼吸阀;
风力发电系统,设置在充气球囊外部,用于将风能转换为电能并存储;
波浪发电系统,设置在充气球囊外部,用于将波浪能转换为电能并存储;
定位导航系统,设置在充气球囊顶部,用于实现救生装置的实时定位;
太阳能电池板,设置在充气球囊外部,用于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并存储;
电热管,设置在充气球囊夹层中,用于将风力发电系统、波浪发电系统以及太阳能电池板存储的电能转换为热能对充气球囊进行加热,以为球囊内的人员供暖。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与充气球囊连接、用于提高充气球囊稳定性的增重皮囊。
再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设置在充气球囊外部底部的声呐发生系统。
更进一步地,所述充气球囊上还分别设有用于盛放食物的食品盒、用于提供饮用水的海水淡化膜。
作为优选,所述充气球囊外层采用高强度防弹材料制成。
具体地说,所述风力发电系统包括风轮、第一发电机和第一蓄电池;所述风轮与第一发电机连接,该第一发电机通过支撑杆与充气球囊外部连接;所述第一蓄电池设置在充气球囊上并分别与第一发电机和电热管连接。
具体地说,所述波浪发电系统包括气轮机、第二发电机和第二蓄电池;所述气轮机设置在充气球囊外部并由海上波浪推动旋转;所述第二发电机与气轮机连接并由气轮机带动运转实现波浪能转换为电能;所述第二蓄电池设置在充气球囊上并分别与第二发电机和电热管连接,用于储存经第二发电机转换的电能。
作为优选,所述电热管为蛇形管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其采用双层结构的充气球囊设计,结合其他系统附件,可在海难发生的时候给遇险人员提供一个安全场所,延长遇险人员的救援等待时间,提高存活率。
(2)本实用新型中的充气球囊,外层采用高强度防弹材料制作,不仅适用于自然发生海难的场所,也适用于军事求生场所,用途广泛。
(3)本实用新型集成了三种发电系统(风能发电、波浪能发电、太阳能发电),三种发电系统独立工作,互为补充,在结合电热管后,可以确保充气球囊内的供暖,为遇险人员提供温暖的避险环境,避免因为寒冷导致死亡等不及救援。
(4)本实用新型分别设置定位导航系统和声呐发生系统,能帮助救援人员及时找到遇险人员,缩短救援时间,并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利用声呐发生系统可以有效驱散大型水生动物,避免遇险人员受到攻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浩然,未经徐浩然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8005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脉冲红外信号转换电路
- 下一篇:一种物流仓库用安全感应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