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磁共振成像实验的被试头部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79153.7 | 申请日: | 2017-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554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1 |
发明(设计)人: | 党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B5/055 | 分类号: | A61B5/055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芊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91 | 代理人: | 彭秀丽 |
地址: | 100101 北京市朝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头部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 头部定位槽 颈托 磁共振成像实验 头部固定板 神经影像 支撑颈部 自由状态 耳部 耳机 颈部 佩戴 耳朵 压迫 缓解 支撑 制作 应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磁共振成像实验的被试头部固定装置,包括头部定位槽、头部固定板以及支撑颈部的颈托,所述头部固定板位于所述头部定位槽边缘,所述颈托位于所述头部定位槽的一端部。本实用新型制作的头部固定装置结构在使用时,耳朵处于自由状态,避免了对受试者耳部的压迫,在佩戴耳机的情况下,仍然可以使用;结构中的颈托用来支撑受试者的颈部,缓解长时间神经影像实验带来的不适。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新颖合理,操作简单,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磁共振成像实验的被试头部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在进行功能磁共振成像实验时,受试者需要躺着磁共振扫描仪内,在完成指定任务(视觉听觉刺激下的按键反馈等)的同时进行数据的采集,实验时长一般为45分钟至1个小时。通常,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都是要求被试保持头部不动,然而由于实验时间较长,且在扫描过程中磁共振成像仪本身的振动,以及被试发生吞咽等,都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头部动作。当头动发生的时候,会造成实验数据中出现运动伪影,并且干扰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在头动时和头动发生后所采集的信号,从而对功能影像的分析结果造成影响。
因此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实验中,头动是一个非常困扰的问题。小孩比成年人容易出现头动,老年人比年轻人容易出现头动,病人比健康受试者容易出现头动。哪怕在同一人群中,头动也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此外,头动分为三个方向的位移和三个方向的转度,并不是简单的刚性形变,头动校正难度大,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中特殊的序列和后处理方法都无法彻底校正头动。因此,对于头动而言,预防头动的意义要比校正头动更加重大。
目前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实验中头动的预防方法是通过在被试头部两侧塞入软垫以固定头部,但是该方法存在以下缺点:1)为了防止头动,通常都会塞得比较紧,压迫耳朵,被试舒适感差,加上实验时长比较久,待实验结束时,被试都会觉得耳朵很痛;同时舒适度差也会导致被试更容易头动;2)这种固定头部的方法只能防止左右方向的头动,不能防止前后方向的头动;而前后方向上由于被试吞咽等动作更容易发生头动的。3)当实验需要佩戴耳机时,则无法使用软垫进行头动固定。4)受试者颈部在头线圈与床体连接处悬空,舒适度差,同时也更容易发生头动。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用于磁共振成像实验的被试头部固定装置,使得在进行头部核磁共振实验时,能够有效地减少头动的发生,采集较高质量的影像数据,以解决目前使用中遇到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适用于核磁共振头部成像技术研究的防止头动的固定装置,能在受试者做核磁共振实验检测时将其头部很好地固定,解决头部固定的难题,且结构设计新颖合理,操作简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磁共振成像实验的被试头部固定装置,包括头部定位槽、头部固定板以及支撑颈部的颈托;所述头部固定板位于所述头部定位槽边缘,用于固定被试的头部位置;所述颈托位于所述头部定位槽的一端部。
优选地,所述头部固定板与所述头部定位槽之间通过回弹装置连接。
或优选地,所述头部固定板与所述头部定位槽之间通过可弯曲的无磁金属片连接。
所述头部定位槽内设有通过所述回弹装置控制所述头部固定板自动回弹的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回弹装置之间通过磁共振兼容的导线连接。
所述头部固定板为花瓣状板,其对称分布于所述颈托的两侧位置。
所述头部固定板为医用聚氨酯板或EVA树脂板。
所述头部定位槽为弧形凹槽,其截面为椭圆形,所述弧形凹槽内表面设有防震层。
所述头部定位槽为92%聚丙烯聚酯槽,所述防震层为8%聚酯纤维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7915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医用同芯针电极
- 下一篇:一种局部核磁共振成像装置